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 题:为何这样过腊八——腊八“三问”
新华社记者周润健
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南北习俗有何差异?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进行了解答。
腊八源于古时“腊祭” 传递进入“年关”信号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
罗澍伟介绍说,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腊祭”的日子最初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进入腊月后,农历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人们盼望过年的心情也就越发强烈和迫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民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过了腊八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等。
罗澍伟表示,从这些民谚中不难看出,腊八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喝腊八粥增福添寿 选料赋予美好含义
“腊八到,粥飘香。”腊八这一天,我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罗澍伟介绍说,为了纪念佛祖,中国的佛教徒们在腊八这天熬煮腊八粥。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就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13日,南京玄奘寺准备了两万余份腊八粥,免费向市民派发。令大家惊喜的是,长期在影视剧和舞台上饰演"猪八戒"的著名特型演员段永权来到现场,给市民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