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改革开放40年河南农业三重“蝶变记”

2018-12-18 09: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郑州12月18日电 题: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改革开放40年河南农业三重“蝶变记”

新华社记者王丁、宋晓东

虽已深冬,眼前的麦田却是一片生机,冬小麦齐刷刷地冒起头,迎着寒风装扮着中原大地,昭示着来年的丰收。改革开放40年间,河南从“中原粮仓”“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努力守住并打好这张“农业王牌”。河南农业在“种什么”“卖什么”“干什么”上下功夫,转变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创新,让“多的好起来”“大的强起来”“土的‘洋’起来”,在改革发展中迎来三重“蝶变”,实现了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的蜕变。

让多的好起来 从“产量农业”到“高效农业”

今年麦收的时候,河南永城市的种粮大户侯建理心里直打鼓,因为天气不好,1000多亩麦子从种到收连遭5次灾,一亩地减产200斤,可没想到卖完粮才发现是虚惊一场。由于种植的是优质强筋麦,虽然减产了但质量好,面粉厂订单收购,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了两毛钱,减产没减收。

粮食高产曾是河南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河南常年种小麦80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历史上河南夏粮生产曾保持“十三连增”。但随着农产品供给结构矛盾的出现,河南也开始遇到“卖粮难”“买粮难”的尴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成为河南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1200亿斤以上的前提下,河南把优质高效供给作为转型的重要一步,鼓励发展优质小麦,将全省划分为豫北强筋、豫中东强筋、豫南弱筋等3个优质小麦生产区。2017年,河南建成千亩以上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区1769个,优质麦总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优质小麦带动农民直接增收2.5亿元。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