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点燃奋斗的精神火种——来自中国脱贫攻坚战场的报告(4)

2018-12-04 18:32: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改变命运的不仅是个人。

越来越多的村、乡、县打破了多年消沉。

安徽岳西县大别山深处的上坊村,一株百年树龄的白果树特别高大,三人才能合抱。

日子艰难的时代,每到白果成熟时,以这株白果树为界的两个村民小组,为了抢摘果子卖钱打得不可开交。有一次竟在县委县政府门口架起锅灶,等着果子究竟属于谁的“判决”,上坊村变成了“上访村”。

2017年,扶贫工作队引进旅游公司在这棵白果树边立了一个牌子:“白果界树”。白果已经无人争抢,白果树成了一道岁月静好的风景。

“这个界,既是两个村民小组之间的界限,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脱贫前后的界限。”去年在这个村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的安徽省社科院文化扶贫研究中心主任汪双六感慨万分。

小小上坊村,得到省、市、县三级五个单位结对帮扶,还有一家科技公司资助。发展旅游,种植优质水稻,恢复豆腐坊、铁匠铺等传统作坊,生产红红火火。村里打零工一天都能挣160元,闲人都坐不住了。

2018年,上坊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同年8月,岳西县脱贫摘帽,成为安徽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老家在岳西温泉镇的汪双六,今年上半年回到岳西县,发现不仅“上面架起电线,下面铺着马路,两三层的小洋楼建到了最偏远山村”,而且有很多农民到温泉、饭店来消费。“已经不像是传统农村,而有点像是城市郊区。”

扶贫更要扶志。从物质条件的改善入手,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国扶贫的最强力量。

办法总比困难多,“扶志”正在改变“等靠要”,唤醒贫困群众奋起改变命运

金秋十月,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的千年“桂花王”盛开,丹桂飘香。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