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记者白靖利)一栋栋两到三层的民居错落有致,与平整的村组道路和葱郁的花草树木相得益彰。秋日阳光里,元龙村中的民族团结广场上,群众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天说笑。
刚刚与姐妹们跳了几支传统舞蹈,卢启仙的笑容还挂在脸上。38岁的她,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约着其他村的姐妹们一起跳舞。“村民们关系很好,大家就像亲人和朋友一样。”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元龙村距离昭通市区4公里,全村有1786户6116人,居住着汉族、回族和彝族三个民族的群众。
在元龙村党总支书记马殿鹏印象中,这段4公里路以前全是烂泥路。“村民们都不愿出去,宁可窝在家里,想着够吃就行。”马殿鹏说。
元龙村虽然地处坝区,但全村人均耕地只有0.6亩,除了水稻、玉米和土豆,也种不了其他的。以前,打下来的粮食经常撑不到下一季收成。
贫困常伴随着各种矛盾。过去因田埂地界、生活琐事等问题,群众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大家都穷,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连村两委开展日常工作都难。“群众经常吵架打架,干部忙于化解,怎么能发展?”马殿鹏十六年前到村委会工作,对那段日子仍记忆犹新。
“不能再这么整了!”贫穷,以及由贫穷带来的困顿,让元龙村干部群众开始思变。从化解矛盾到村子发展,村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
大家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不能再“窝”在村里。元龙村先是请专家来进行务工培训,第一批就有300人走出村寨。现在全村有2700多人在外面务工,远的去广东、浙江,近的就在昭通和昆明。做建筑、进工厂、开饭馆、卖烧烤……走出去让元龙村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思路也活了。
> 10月10日,青年之声微电商服务联盟在上海召开学习宣传贯彻《电子商务法》座谈研讨会暨微电商诚信守法创新运营倡议书发布活动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2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12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获悉,内蒙古将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实行“先行救助”,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近日表示,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商品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市县要尽快调整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