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点燃奋斗的精神火种——来自中国脱贫攻坚战场的报告(5)

2018-12-04 18:32: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高高胖胖、一脸憨厚的陈中龙,看着身边娇小的妻子抱着1岁多的女儿,觉得甜美的生活应当就是这样。

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以前,他是人人讨嫌的“懒汉”,从未想过娶妻生子的美事。

父亲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母亲长期生病,两个妹妹读书,自己也因先天性心脏病动过大手术,全家年收入一度不到3000元。

排山倒海的压力,一度击垮了这个年轻人。他索性天天睡到太阳当头照,起来就在村里晃荡。

和街坊邻居坐在一起,大家热火朝天地聊着,但都不理他;有人发了一圈烟,唯独发到他就直接跳了过去。

他努力过:去过省城多个工厂打工,但屡屡体检时碰壁;还试过发小广告,挣的钱还不够在城里吃住。“没希望了。”

贫穷是残忍的,更残忍的是试图摆脱贫穷却又屡屡受挫,久而久之心如死水,贫穷如恶魔缠身。

曾近距离观察过印度等地大规模深度贫困的哈佛大学已故名誉教授加尔布雷斯,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对贫困的接纳”。

如何打破这种“接纳”?

长辈们屡劝不改,有件事却对陈中龙影响很大。

2015年村里实施危旧房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帮扶政策和其他政策支持,帮他全家从与家禽混居的不足30平方米的草棚子搬出,住进了新建的120平方米4间水泥房。

“新房一建好,没等通电我们家就搬过来住了。新房子太好了!我好像一下子开了窍。谁愿意过过去那种日子?”陈中龙回忆此事至今仍很兴奋。

政策支持接二连三:全家开始享受低保政策,两个上学的妹妹也获得了“两免一补”。

得到这么多关照,面对一次次登门鼓励他的扶贫干部,他终于下决心做些事。

他想养猪。县里对口帮扶单位和村里马上凑钱,帮他建起了猪圈,购置了老母猪,镇农技部门专人指导。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