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疆沙漠乡村40年互助共进 捧住“果盘子”团结谋发展(2)

2018-12-02 17:31: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73岁的伊斯勒克墩村村民阿布都克里木·萨德尔跟着富起来了。“我们跟着他们学技术,怎么管理,如何施肥、浇水。”阿布都克里木·萨德尔说,如今除了自己的40亩红枣外,儿子还承包了600亩红枣,每年成批量销往内地,挣得钵满盆满。

阿依加玛力·达吾提介绍,目前全乡的红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9000亩,灰枣亩产达到800公斤,骏枣达到500公斤。而伊斯勒克墩村因为农业生产转型快,早在2013年,全村户均纯收入高达20余万元,是新疆深度贫困地区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拜什托格拉克乡和融新村村民艾力·吾吉艾合麦提眼里,当地最大的特点是“互相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种植技术,种红枣、西红柿、辣椒,汉族群众给我们讲怎么管理,怎么打药,怎么上肥。”2015年外出打工的艾力·吾吉艾合麦提回到家乡种植大棚。“头一年种一个大棚的收获卖不到2000元,现在学会了管理,一个棚的收获能卖七八千元。”

“一家一户富裕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史鹤山说,尽管不少乡村效仿种植红枣,但技术不过关、产量上不去,为此,当地政府牵头由伊斯勒克墩村与全乡其他11个村结对认亲,从生产生活上帮助帮扶。

伊斯勒克墩村村民李胜武和他的“亲戚”依提帕克吾斯唐村村民巴尔塔洪·托乎提明结亲3年。“从种到收手把手地教,3年枣树增产一吨多,相当于增加了两万元的收入。”巴尔塔洪·托乎提明说,除了枣树管理外,种小麦、发展养殖也都是李胜武帮忙扶持起来的。

“地里有活儿了都是相互帮忙,巴尔塔洪·托乎提明一家也会在红枣丰收的时候来我家帮忙。”李胜武说。

多年以来,当地的互帮互助已经形成了传统。一些维吾尔族农民既挣了钱又学到了红枣种植技术和农机使用技术,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红枣种植专家。

如今,拜什托格拉克乡以发展红枣产业为支撑,团结互助谋发展,在伊斯勒克墩村的带动下,周围邻村的红枣产值由每亩2000元上升到8000元,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