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白沙大桥(央广网发 李斌 摄)
央广网柳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许大为 梁爽)从柳州市最高楼——地王大厦303米的观景平台鸟瞰柳州市区,宛如欣赏一幅着色山水画卷。碧绿的柳江如同一条青罗带从城市蜿蜒流过,满城苍翠,鹅山、鱼峰山、蟠龙山点缀其间更添几分气势。在很多柳州人眼中,现在的柳州是“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
但从工业城市转变为山水最美的工业城市,柳州也曾经历了艰难的转变。上世纪的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用能源均以含硫较高的煤炭为主,大气遭到严重污染,酸雨频率居高不下,曾达到81.8%至98.4%。酸雨,曾是柳州人恶梦般的记忆,当时市区许多石山都因酸雨变成光秃秃的“白头山”,柳州也被人戏称为“酸雨之都”。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福回忆说:“那个年代柳州市郊种不了叶菜、葡萄,只要一下雨,叶子就会烂,因为是酸雨,自行车淋雨后也会锈蚀。”
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期间,水上巡游编队在柳江上进行狂欢巡游(央广网发 李斌 摄)
柳州钢铁厂作为用煤大户,由于工艺装备落后,污染严重,柳钢厂区曾被戏称为“连飞过的麻雀都是黑的”。在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关于“要柳州还是要柳钢”的话题持续引发市民对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热烈讨论。最终,柳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经济”的路子,“既要柳钢,又要碧水蓝天”成为了统一的共识。
为彻底改变环境污染局面,自1991年起,柳州市委、市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与全市重点治污企业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奖励达标者、严惩未达标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治理环境。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福介绍说,柳州市先后通过燃料结构调整,提高气化率降低用煤率;调整工业布局,大批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严把“进口关”,对工业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等措施质量大气污染。柳钢也先后投入70多亿元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并实现了“工业三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今,柳州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已经达到84.4%。
市民在柳州环江自行车道骑行(央广网发 李斌 摄)
2002年,柳州市又启动了“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做好沿江两岸55.5公里的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园林景观建设。柳州市区30多个直接把污水排向柳江的排水口被全部截断,截污管道将污水节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现有的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4万吨,污水处理率超过98%。“百里柳江”如今也已经成为柳州市一张漂亮的名片,不但市民喜欢平时到江边散步休闲,而且宽阔的水域和优良的水质也不断吸引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内河帆船赛等诸多国际水上赛事在柳江上举办。
2012年以来,柳州市在提高城市品味上又做起大文章,先后提出打造“花园城市”和“花园城市2.0版”。柳州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黄旭慧告诉记者,近6年来,柳州市已经先后投入15亿元进行城市园林建设。如今到每年三四月份,柳州市区27万株洋紫荆竞相绽放,各个街道淹没在粉色的海洋中,成为柳州一道新景观。众多柳州市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在网络上“放肆”地发图片、“晒幸福”。
柳州市区一角(央广网发 李斌 摄)
有记者问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现在的柳州如何给自身定位?郑俊康回答说:“柳州是一座宜居城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取消机动车城市路桥费、开行水上巴士、一小时免费停车政策、降低政府市属体育场馆收费标准,不断出台的惠民政策正让柳州变得更加宜居,宜居的柳州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第九届广西网络媒体峰会暨第四届中国(贺州)新媒体群英会举行 央广网贺州10月19日消息(记者邓君洋 见习记者鸿沁)2018年10月16日-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