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耕作到种粮“黑科技”
实时监控发现农田缺水——传输信息到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平台发出指令到管理者手机——点击手机开启灌溉阀门,水流喷涌而出流向稻田。这一系列操作不到20秒钟。
这是记者在华容县鲇鱼须镇高山村数字农业示范园看到的一幕。
这个示范园的核心种植面积有3000亩。示范园指挥长吴葆春说,种粮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去的种田方式粗放,施肥容易超,打药容易多,病虫害监测不够及时。粮农一年到头被“拴”在田里,辛苦又低效。
为解决这些问题,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华容数字农业示范园去年开始应用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指挥技术等“黑科技”,对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全场、全程监控,获取生长发育、水肥状况、病情危害、场内卫生等动态信息,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后,能及时准确地遥控指定设备开关,实现了从播种、施肥、灌溉到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我们还在农机上装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插秧和收割精度达到厘米级,可以精确到每一条垄、每一棵苗。”吴葆春说。
随着农业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数字农业方兴未艾,洞庭湖区的家家户户、一丘一块的耕作方式大幅减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模式迎来改变,连片数百亩的适度规模种植户不断涌现,种稻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原标题:浮夸之风吹歪了海水稻“网红”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烦。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研发主阵地在青岛。今年,它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试种。
新华社华盛顿9月10日电(记者周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10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把一氧化二氮排放考虑在内,水稻种植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能比此前估计水平高出近一倍
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 八十多个品种 均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产量 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