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南粮仓”丰收“三变”——来自洞庭湖平原水稻收获现场的报道

2018-09-23 17:4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江南粮仓”丰收“三变”——来自洞庭湖平原水稻收获现场的报道

新华社记者周楠、董峻

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记者在有“江南粮仓”之称的湖南洞庭湖平原采访水稻收成和农民增收情况,看到金黄满原,听到稻浪声声,闻到稻香芬芳。

在这片沉淀了数千年稻作文明的土地上,水稻产业迎来巨大变化,正在走向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追求产量到绿色优先

在我国众多“鱼米之乡”中,洞庭湖平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这里有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水稻田——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也见证了近代“湖广熟,天下足”农业荣光,还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之一。

在华容县三封寺镇泰和村的一块稻田,今年的一季稻迎来丰收。一串串稻穗沉甸甸地低下了头。3台收割机依次排开,在轰隆隆的响声中,收割、脱粒、打碎秸秆、稻谷装车,一气呵成。

运输车里,新谷堆成了宝塔尖。经过近半年的时光孕育,这些饱含农民辛勤付出的果实在阳光下闪现着成熟的光芒。

几只觅食的鸟儿在低空盘旋,一群小鸡在田埂上跃跃欲试。趁着收割机远去间隙,它们或从空中俯冲,或从田埂跳下,共享丰收的盛宴。

看到记者在拍摄,种植户敖文华几次走到镜头前,把写了水稻品种名称的招牌插在显眼处。问起缘由,这位种了30多年田的老农有点害羞,挠挠头说:“今年能丰收主要就靠它,所以想展示一下。”

敖文华流转了350亩地,前几年按传统方式种植,追求高产,化肥用得多,产量是有了,品质却不高,卖不起价格。这两年,他听了镇里农技员的话,开始种植优质稻,尽量不打农药,化肥适当用点,主要靠绿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