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看淄博“非遗”突围

2018-08-21 20:36:0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周村烧饼为什么好吃、受欢迎?一是用料地道,二是工艺独特。”周村烧饼博物馆馆长李爱宗向记者介绍道,周村烧饼选用鲁中平原种植的特定品种小麦加工而成,这种小麦磨制成的面粉蛋白质含量适中,既便于成型,又具有韧劲。使用的芝麻是提纯的特定品种的小黄粒芝麻,特点是营养成分高,烤制后香气浓郁。除了精选的原料,周村烧饼工艺的灵魂还在于手上的功夫。揉剂、延展、着麻、烘烤等工序,需要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如今每天能制作3000张烧饼的烧饼师傅徐福花称,初学的时候她练习了三个月才“做出模样”。

  周村烧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春花,去年入选国家级优秀传承人,她说自己在学习烧饼制作技艺一年以后,技术评比进入车间前三名,但突然遭遇“反复期”,烧饼在张贴时变形,怎么做都是长形的,她心里着急又想着一定要做好,每天就在反复制作烧饼中度过。

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看淄博“非遗”突围

  张广庆内画院内练习内画的年轻人。中国青年网记者金佳丽摄

  无论哪一门技艺,要想熟练掌握,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2014年11月,“鲁派内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鲁派内画”是淄博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用特制的弯型内画毛笔,伸入口小如豆的壶内反向作画,将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手工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于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正在学习绘制鲁派内画的一名学生表示,捏着细细的竹签笔,在鼻烟壶内壁勾画精致的人物、花鸟,最大的困难是手容易抖,所以要先在纸上进行“外画”,打好基础,他已经练习了一个月“外画”。

  内画室桌上放置着“内画操作方法”:“端坐桌前,两肘支于桌上,用左手持壶,食指与中指持壶口左肩……”每天,他们要保持这样的姿势绘制8个小时,数天之后一个鼻烟壶才能绘制完成。

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看淄博“非遗”突围

  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中国青年网记者金佳丽摄

  前路遇困 上下求索谋发展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自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销售量连年增长。据周村烧饼博物馆馆长李爱宗介绍,2017年,周村烧饼博物馆接待游客280万人,周村烧饼销售收入达890万元。但周村烧饼仍然在技工接续、人力成本等方面遭遇困境。

  李爱宗表示:“我们公司(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是以手工工艺为主的生产企业,员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都与现代工业企业有较大差距。现时形势下,年轻人更青睐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对传统技艺的枯燥寂寞且劳动强度大敬而远之,让非遗传承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另外,因为我们公司以农产品为原料,所以要比一般工业企业多交近6个百分点的税,缩减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投入。”

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看淄博“非遗”突围

  周村烧饼制作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金佳丽 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