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丰富多彩的头伏民俗传递出哪些信息?

2018-07-17 22: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北京豪雨不断,但并没有抵挡住来势汹汹的“三伏”天。受到追捧的还有“头伏饺子”的传统。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沃尔玛超市,记者看到售卖速冻饺子的冰柜上张贴了“头伏吃饺子”的字样,吸引了不少白领前来购买。中国民俗协会副会长萧放认为,虽然在空调、冷饮等消暑“利器”的保护下,年轻人无须再忍耐“三伏”天的高温,但老祖宗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有用武之地。

进入“三伏”天,福州一些“老”防空洞也成为市民纳凉“新宠”。在五一广场旁防空洞改造成的越洋图书城里,孩子们纷纷捧着喜爱的图书,随意靠在楼梯边,忘我的状态令不少家长欣慰。

“暑假中,孩子在家里天天沉溺于手机游戏,眼睛近视了。”福州市民张先生说,孩子来了几次后,交了好些朋友,现在天天要求来逛书店。

盛夏时节,有着“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短短一周,已发出4次高温橙色预警。

中医不断改进传统治疗方式也是传统习俗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今年是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竹行从事“三伏贴”治疗工作的第34个年头。她带领科研团队攻关“三伏贴”治疗中的难题。“现在,治疗更精准,疗效也有所提高,所以更受患者认可。我们希望“三伏贴”治疗的流程、标准能更成体系,因为传统中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王竹行说。

  少数民族度夏习俗 体现多元文化智慧

连日来,“火洲”吐鲁番气温再度超过40摄氏度。走进有名的“地下运河”坎儿井,清凉的井水形成了天然的“土空调”。

在著名景区新疆国际大巴扎,牙库甫·卡地尔的手工冰激凌店生意火爆。奶黄色的冰激凌由白砂糖、鸡蛋和鲜奶等制成,不少外地游客第一次品尝到这种冷饮。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一天能卖出去近200杯。”来自南疆伽师县的牙库甫忙不迭地给顾客递上一杯杯冰激凌。虽然搅拌早已由人工转为电动,但香甜的味道延续至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楼望皓介绍,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多彩的度夏饮食文化不断交融。近些年,来自中亚、俄罗斯的特色饮品也愈发常见,让各族群众在消暑解渴中有了更丰富的体验。

关键词:传统民俗头伏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