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任期内,格里希还撰写了26万字的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组织方案,把工厂的行政管理系统设计成一个精干高效的网络,实行以岗位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这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各界高度重视。
质量就是生命 改革需要勇气
对质量的执着要求,是“洋厂长”最鲜明的特点。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格里希似乎没有太复杂深奥的理念和打法,就是严格管理、严抓质量。但当时中国物资商品仍很紧缺,企业对质量的关注远远不够,不少企业吃“大锅饭”人浮于事,工人干事不认真,产品质量提不上去。
谢长钦回忆,格里希在探求武柴产品质量问题时曾说:你们的图纸没有问题,但你们的制造工艺达不到图纸的要求。图纸上一般都标注允许的误差范围,工人们觉得只要在范围内就行了,但格里希要求误差越小越好。
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但从圆珠笔芯需要进口,到从海外买马桶盖,可见质量这个词对中国制造的分量有多重。”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曹东勃说,格里希从严治厂、质量第一的理念,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坚持质量第一,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更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大胆启用格里希,还是格里希的锐意改革,都透着莫大的勇气与担当。“这显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魄力与决心。”伯恩特·格里希说,让外国人当一个国企的厂长,在当时的中国是破天荒的事情。
“万事开头难,现在看格里希做的似乎很简单,但他当时要克服的困难超乎想象,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没完全解放,要真抓严管是很难的。”东北大学教授李凯认为,追忆格里希,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永葆改革的初心,呼唤改革的勇气。
原标题:安全帽质量差别是一种“生命歧视”近日,几段工人安全帽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热传。一名工人师傅手拿两个安全帽,一个是领导用的红色安全帽,一个是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两者敲打之后黄色的安全帽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