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荒废到时尚,自行车重归现代生活

2018-06-26 13:06:0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西安6月26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王佳爱)40年前,西安市雁塔路、北院门、钟楼盘道上下班时间的自行车铃声曾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几千几万工人骑着自行车从东郊、西郊大型厂矿企业一二十米宽的大门进进出出,壮观的自行车“洪流”着实成了那个时代的标识,让人震撼、难忘。自行车,曾经是结婚恋爱必须出场的“活道具”、置家过日子的“看家宝”、卖粮买菜的“装运机”、几口人的“家家乐”,那么重要,那么显赫,可不到20年自行车就被淘汰、荒废、遗弃,退出了生活的舞台。谁能想到,近两年,自行车又风光无限重归现代生活,以一种时髦、靓丽的扮相“共享”在街头路口。改革开放40年,自行车从尊享峰顶悄悄跌入谷底,又风情万种地飘然而至无所不在,这道让人感慨不已的风景线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自行车曾是陕西家庭“三转一响”之首

年近七旬的王先生是老西安人,回忆自己结婚的情景时说,他最“硬气”的彩礼就是一辆二六型黑色“凤凰牌”锰钢自行车。那个年代的人们结婚讲究“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第一“转”就是自行车。王先生说,这辆自行车陪伴他20多年,骑着它买过粮、买过菜、驮过煤气罐,也载过妻子和孩子出门游玩,自行车承载着全家温馨、美好的回忆。那时,自行车可是西安市普通家庭的“奢侈品”,谁家有辆“飞鸽”“凤凰”“永久”牌自行车,左邻右舍都会啧啧称羡。自行车俨然是家庭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

自行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王晓勇说,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和销售自行车的厂家不断增多,人民生活日渐富足,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自行车了。在自行车担当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西安街头最常见到的就是修车铺、存车点。小摊前用来检查车胎是否漏气的一盆水,和放倒在地上的一支打气筒,几辆歪七扭八的自行车是店铺的标配。路旁、街边、商场门前的“自行车存放处”也是西安、宝鸡、咸阳所有城市特有的风景线。存车处入口,用铁丝串着一把车牌子的大妈大爷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影像。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渐渐地远离了自行车。马路上已经很难见到骑自行车的人,马路上也没了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们的交通工具更新换代,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车、摩托车和汽车。修车铺、存车点销声匿迹,自行车厂家倒闭转产,自行车一时成了“丑小鸭”“废铝铁”。

10多年前,商场里卖的自行车与当年的普通自行车大相径庭,变身成了“小众化”的攀爬、降速、公路、休闲车,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满足的是人们健身、休闲、竞速的需要。小余是一位“90后”运动达人,他拥有的第一辆山地车是大学一年级那年家人送他的生日礼物,花了近4000元。闲暇时他就骑山地车去环山路休闲放松,结识了一群骑行小伙伴,“骑行”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主要健身、休闲、交际方式。

从荒废到时尚,自行车重归现代生活

“共享”模式让自行车风光归来

2016年开始,“自行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技术”模式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西安街头。投放仅一年时间,西安市的“共享单车”就突破了30万辆,前卫的造型,方便的借还方式,让“共享单车”成为了年轻人的时尚出行方式之一,中老年人也开始骑着“共享单车”绕着公园锻炼身体,街上的自行车道也开始渐渐增加,“共享单车”让一度退出历史舞台的自行车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归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从自行车的兴起、盛行、落寞到如今“共享单车”的出现,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曾被挤出城市、淡出家庭的自行车,以科技、时尚、潮流、低碳、实用的面孔重新归来,是治理机动车猛增、交通拥堵、雾霾爆表、最后一公里等“城市病”的一剂“良药”。改革开放40年,自行车的经历最直观的讲清楚了政治、经济、民生、城市的大道理、大学问。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