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瞭望|驻村帮扶要避免“保姆式”大包大揽,会弱化基层管理能力

2018-05-27 07:5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尽管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但有些村“两委”干部对此却颇为不满。他们认为有的驻村干部不听取村“两委”的意见,工作安排不够符合实际,没有发挥村民主动性,也没有将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发挥出来。

“有的驻村干部到了基层还是开会、谈话、写材料,对我们这些村干部只谈问题不讲成绩,还有的驻村干部的工作方式生硬,村干部和群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西部某县的一位村支书说。

  2017年9月21日,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平等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王英豪(右)同村支书郑朝阳研究工作 朱炜摄

“输血式帮扶”新表现

“村干部能力越弱,就越要通过驻村干部来补强。但驻村干部能力越强,村支书的依赖心理就越重,村支书能力就会慢慢退化。一旦驻村工作队撤离,村支书很可能没有能力继续统筹全村发展。”陕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石英说。

陕西省直机关的一位驻村干部表达了内心的担忧:“从驻村开始,我就已经成为该村大部分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该村的扶贫成了我个人和机关单位共同担负的责任。村支书的压力反而减轻了,部分考核指标、脱贫攻坚的任务和责任都转移给了驻村干部。”

该名驻村干部指出,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农业项目的升级,都依托于自己和机关单位的资源。“我们带来了企业、项目和资金,带来了农产品的市场和销路。我最担心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结束,我们撤出后,村支书不具备和企业直接对接、洽谈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不能及时对村里的相关产业做出反应、调整,会让村民遭受损失。”

一些被帮扶村的村支书依赖心理也比较强。采访中,有的村支书说:“工作队说搞扶贫项目,该怎么配合我就怎么配合。人家都是上级领导,毕竟有门路,我也用不着多想。”还有的村支书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电脑、手机也玩不转。既然有了驻村扶贫队,他们干工作又快又好,就应该让他们多干一些。”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