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说贷款很快就能下来,当年就能建成冷库和加工厂,到现在一年多了也没下来。原来说的1900万元,去年11月又重新签了协议,变成了900万元。”高向秋说,地方政府很支持,手续都全,但贷款迟迟下不来,冷库和加工厂无法动工,影响了合作社发展。
“农村贷款确实很难,像我这样真正想干事的农民,只要拉一把,就能把事情干成。”高向秋说,合作社要长远发展,必须走产加销一体化,提高附加值,这样才能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采访中,黑龙江省绥化市永安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贾洪涛、黑龙江省尚志市鱼池乡鱼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东浩等告诉本刊记者,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就需要资金。在农村有一部分能人有想法、想干事,也有一些项目,但却遇到“资金难”。“农民去银行贷款,手续多、时间长,在我们那里不少农民种地都民间借贷,虽然利息高点,但方便呢。”金东浩说。
“如果资金充足,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贵州省普安县一家布依族服饰加工厂的负责人,是返乡创业农民。经过5年的发展,他的民族服饰绣品从当初的10个增加到100多个,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美国、德国等地,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新路。
生意兴旺起来,这名负责人想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但由于资金跟不上,正面临着有订单不敢接的局面。“目前加工厂生产能力不足,很想扩大规模。”这名负责人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已经聘用7名当地布依族妇女作为固定绣娘,由于生产周期长,加上织布和染料都是纯手工,所以成本高,生产投入需要大量资金。
新华社济南2月6日电 题:沂蒙老区话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 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发展咋样?记者春节期间回到山东省临沂市,发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在这里落地实施,一批特色村争当了振兴“排头兵”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汇聚磅礴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从全国两会看乡村振兴新图景新华社记者“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原标题:“希望的田野”——宁夏乡村振兴见闻 新华社银川12月2日电 题:“希望的田野”——宁夏乡村振兴见闻新华社记者陈晓虎、靳赫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