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资管业务总监魏星认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适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并未“一刀切”,为考虑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因业施策”留有空间。
“比较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修改之处显得更加专业,更加务实,使得政策更具有操作性,体现了监管部门的务实态度,确保市场平稳过渡。”中融信托常务副总裁游宇表示。
在倾听市场合理诉求的同时,新规坚持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多层嵌套通道等方向不变。专家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资管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促进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
“新规让银行资管业务摆脱了期限错配、刚性兑付的困扰,推动银行资管子公司的成立,让资管业务各主体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和准入资格,对银行而言是利好。”朱永利表示。
当然,一系列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给资管行业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打破刚兑,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一点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深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针对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制定工作预案。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卖者尽责”,并加大投资者教育;社会各界要创造有利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外部环境;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做到“买者自负”。
魏星表示,一些原有业务模式面临规范调整,短期的阵痛是难免的,包括行业的规模和利润水平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这种变化是可以接受的,渐进式出清的方式不会导致产品规模的断崖式下跌,资管机构拥有业务转型的宝贵时间。中信证券在未来业务发展中会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魏星说。
事实上,自从2017年11月份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开始转型,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专家表示,在资管新规的引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资管业务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