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规落地 百万亿元资管业迈向稳健发展新时代

2018-04-28 16:56:1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新规落地 百万亿元资管业迈向稳健发展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刘开雄、刘慧

我国百万亿元规模的资产管理行业27日正式迎来统一的监管规则。在坚持打破刚兑、限制杠杆、消除多层嵌套等方向不变的基础上,资管新规在过渡期、非标估值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市场平稳过渡。

业内人士表示,这份关于资管业务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将引领我国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迈向稳健发展的新时代。

资管新规的几处修改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和认同。“新规充分吸收科学合理的意见作出修改,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兼顾市场现实和未来发展之间的调整和过渡,将防控风险要求与市场机构的合理诉求统一起来。”浙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朱永利表示。

备受瞩目的过渡期从2019年6月30日延长至2020年底,这一调整有着现实意义。当前投资端存量的银行理财平均剩余期限约为3至4年,按照原来的过渡期可能会出现投资端的存量资产未到期,而无新的负债端的理财产品进行续接的情况。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表示,适当延长过渡期有助于降低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新规坚持净值化管理方向不变,但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允许部分非标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在消除多层嵌套方面,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赵亚蕊认为,新规要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但由于不同的资管机构专业方向、专业能力不同,通过投资其他资管产品,可以在某一个领域获得更加专业的管理支持,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是资管机构的合理需求。

中信证券资管业务总监魏星认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适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并未“一刀切”,为考虑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因业施策”留有空间。

“比较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修改之处显得更加专业,更加务实,使得政策更具有操作性,体现了监管部门的务实态度,确保市场平稳过渡。”中融信托常务副总裁游宇表示。

在倾听市场合理诉求的同时,新规坚持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多层嵌套通道等方向不变。专家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资管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促进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

“新规让银行资管业务摆脱了期限错配、刚性兑付的困扰,推动银行资管子公司的成立,让资管业务各主体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和准入资格,对银行而言是利好。”朱永利表示。

当然,一系列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给资管行业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打破刚兑,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一点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深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针对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制定工作预案。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卖者尽责”,并加大投资者教育;社会各界要创造有利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外部环境;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做到“买者自负”。

魏星表示,一些原有业务模式面临规范调整,短期的阵痛是难免的,包括行业的规模和利润水平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这种变化是可以接受的,渐进式出清的方式不会导致产品规模的断崖式下跌,资管机构拥有业务转型的宝贵时间。中信证券在未来业务发展中会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魏星说。

事实上,自从2017年11月份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开始转型,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专家表示,在资管新规的引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资管业务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