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轨道交通:多快发展才合适?

2018-04-11 11:21: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城轨交通引入PPP要慎重

  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又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客流量大小不确定因素多、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运营管理专业性强等现实问题

“国家推广PPP模式的一个初衷,是通过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社会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总体看,PPP发展趋势是不错的,但在城轨交通建设领域,PPP不一定都合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说。

周晓勤表示,与城市改造、垃圾、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城市轨道交通有其特殊性:一是城轨交通设施投资量巨大,一般社会投资人难以承受;二是城轨交通的准公共交通属性,决定其收益受政府限制并享受财政补贴。

“以地铁为例,过去1公里投入5亿元左右,现在超过10亿元已成常态。这么大的投资规模,一般社会资本承受不了。”周晓勤表示,城轨交通引入PPP一方面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又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运营后影响客流量大小不确定因素多、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运营管理专业性强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城轨交通引入PPP要慎之又慎。

既然存在上述弊端,为何当下城轨交通的PPP合作又如此火爆?对此,周晓勤表示,分析PPP社会资本投资方的资本构成不难发现,这些社会资本大多数来自中铁工、中铁建、中建等央企,也有像绿地这样一些效益比较好的房地产公司,上述企业近年来整体效益不错,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投资渠道。

不过,这些多数名为PPP、实则BT模式的不规范PPP运作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在周晓勤看来,PPP本身是建设、运营、转让的全过程,但现在的社会资本要么是工程单位,要么是房地产企业,缺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建设只是几年时间,运营管理却是百年之计,建完之后谁来运营?最后的风险承担者仍然是政府。”周晓勤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