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地方成去杠杆重点
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短期消费贷风险凸显
2017年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杠杆率增速大幅回落,特别是金融加速去杠杆。不过,国企债务占比依旧保持在高位,地方违规担保和变相举债时有发生,以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存在的变种融资方式仍然存在。
为此,政府已经连续出台系列政策加以防范。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3月29日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发布会上获悉的。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其中,国企去杠杆是重中之重;在应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方面,要着力打破刚兑、破除隐性债务,形成长效机制。
金融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7年中国去杠杆与防范化解风险初见成效。当天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2015年底中央提出去杠杆的目标,但真正取得成效的是2017年,即实现了总体稳杠杆、局部去杠杆。
数据显示,相比2008年以来杠杆率的快速提升,当前的杠杆率增速大幅下降。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由2016年的158.2%回落到156.9%,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金融部门加速去杠杆成为局部去杠杆的突出亮点。2017年,金融部门杠杆率分别回落8.4个百分点(资产方)和4.8个百分点(负债方)。
“从1993年到2016年,金融部门杠杆率一路攀升,但从2017年开始,金融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是加速去杠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晶分析称,金融部门去杠杆主要体现在银行总资产增速大幅放缓和同业资产占比逐渐下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