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炸药研究已融入我的一生,我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别的我也做不来。”王泽山说:“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人有责,我会继续为创造世界一流的火炸药成果而努力!”
“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就是要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病毒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侯云德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 冯 华
侯云德是谁?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
同样的问题,60年前也有人问过。当时,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特意询问:“侯云德是谁?”不怪编辑好奇,这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学习的3年半时间,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更直接越过副博士,被原苏联高等教育部破格授予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就是要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病毒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甲流疫苗,打一针就够了”
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那时,距离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过去5年,侯云德却记忆犹新,“‘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防控体系太薄弱了。传染病防控绝对不能轻视!”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第一次挑战很快来临!
新华社南京11月15日电 题:中国创新的过去与未来:在火药的故乡对话“中国诺贝尔” 新华社记者朱筱、胡喆、喻菲 时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独家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
董金桂是广东东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虎门分站女子科教导员,他的丈夫王泽成是新疆伊犁武装部的一名军人。2019年春节跟以往有点不一样——这是结婚四年来,王泽成第一次来到妻子的单位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