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南京用精细化整治留住背街小巷的老味道(2)

南京用精细化整治留住背街小巷的老味道(2)
2018-01-07 15:31:20 央广网

走进南京市迈皋桥街道老街,一座灰墙红砖、圆拱门廊的钟楼便映入眼帘。顺着街道向里走去,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迈皋桥原叫“买糕桥”,建于20世纪30年代。从90年代开始,这里渐渐变为违建乱搭、污水乱排、杆线乱架的老街。2016年,南京对迈皋桥老街片区实施全面整治,还原老街的历史风貌。“看着现在重现历史风情的街道,总会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自己缓缓行走在街上的场景。”住在迈皋桥已有70余年的老人钱伯勋看着如今整治后的街景感慨颇深。

“整治背街小巷,不能同质化。”南京市城管局局长许卫宁说,南京的很多街巷承载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商业化,更要有精品意识,凸显小巷特色。

为了避免街巷整治“千街一面”,整治启动之初,南京就明确了各街巷的特色和定位,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在不进行大规模动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微更新”,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

鼓楼区傅厚岗片区,依托片区内众多“民国建筑”打造的旅游街区,重现了20世纪初的风貌;六合区王家巷根据当地居民多民族的特点,用民族风格浓厚的墙壁喷绘打造出一条“最炫民族风”的小巷……如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背街小巷已然成为南京城独特的风景线。

匠心独运 留住乡愁记忆

“街巷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尤其对古城南京来说,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东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崔天剑说,街巷整治应该尊重街巷的原生态和原住民,并结合历史和建筑的功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文化特色。

街巷出新,既需要文化依托,也需要管理者的“匠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屠曙光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如果参与人员没有工匠精神,是完不成的。南京茶南街道施工到一半时,发现实际成品和效果图不太一样。导致信息误差的原因很多,施工质量是主因,管理者专业性缺乏也是因素。

今年南京还有600条背街小巷要整治,如何避免类似的尴尬?屠曙光认为,管理者在对街巷进行风格定位时要接地气,尊重街区原生态文化和建筑原有的格局。“因为街区的历史、文化和原住民,共同构成了街区自身的老味道。”

“街巷是文化沉淀下来的载体,涉及建筑学、色彩学等多方面知识。”崔天剑说,因此在对街巷进行整治改造时,既要了解每条街巷的历史,又要弄清每一栋建筑的风格,依据其原有的格局、材质去施工,才能还原街巷的老味道,留住乡愁记忆。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

    2018-12-11 16:30:07 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