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前门胡同内蜿蜒曲折的三里河穿巷而过。图为游人观赏锦鲤。千龙网记者刘美君摄
仲春三月,拂堤杨柳醉春烟。
在前门,蜿蜒曲折的三里河穿巷而过,沿岸的柳树抽嫩芽,日渐和暖,春风带来一片生机。
前门“三里河”可追溯至明朝正统年间。据明《河渠志》记载,公元1437年,作为南城泄洪渠的三里河水系出现,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聚集于此,颇具江南水乡韵致。但到了清末,新的泄洪通道形成,随着人口增加,三里河逐渐被填平直至消失。
如何再现“水穿街巷”?2017年4月,北京着手疏解整治,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还原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8个月后,一条长约900米的新“三里河”重见天日,
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历史景观。
沿河而居的陈凤英64岁,是胡同里的老居民。每天早上和胡同里的老街坊相约来到离家不远的小广场上打乒乓球,练练太极,“只要愿意,总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活动。”
出生在草厂胡同,又嫁到离娘家几百米远的大江胡同,陈凤英这辈子的生活半径没离开过前门。眼瞅着前门几十年来的种种变化,人到晚年的她终于梦想实现:不搬离胡同,也能享受现代化的便利生活。
“你们是没见过,最早前门胡同里都是黄泥路,下雨天溅一身泥是常事儿。”在陈凤英的幼时记忆里,前门胡同窄小而逼仄,仅有的娱乐活动就是在胡同里踢毽子、捉迷藏……
陈凤英口中的前门东区占地面积58.6公顷,贯穿46条胡同。曾经商贾大户云集、荟萃梨园名角、各地会馆林立其中,是一片京味儿浓郁的老街区。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增多,四合院逐渐变成大杂院,前门东区作为老城区的代表,民生问题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