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廷良和她解释了半天,对方依然又哭又闹。伊廷良耐心地说:“那我们再研究一下,晚上我再到你家里商量商量,如何?”
“好,我就在家等着你!” 刘善兰擤了一把鼻涕就走了。
一连三个晚上,伊廷良都在刘善兰家里做工作。“改厕这是造福咱百姓的事情,你那个沼气池,我们会找人给修好的。”
到了第三天晚上,刘善兰的语气终于缓和下来。“伊书记,你这一趟趟地跑来,也不容易,看在你的面子上,这事就按你说的办吧。”
一个个矛盾得到了化解,群众的怨气渐渐少了。在伊廷良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多方争引资金61.8万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半年之后,老百姓们忽然发现,原来的小村庄变样了:
——净化:村庄环境整治后,“三大堆”被彻底清理;农村改厕后,上厕所变得干净卫生了;
——硬化:硬化街巷路面5000余平米,硬化面积达到90%,修建排水沟800余米;
——绿化:在村庄主干道路两边栽植绿化苗木3000余株;
——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在村文化广场安装路灯4盏;
——美化:村庄主要街道经过充分粉刷,并写上标语。
——文化:设置了宣传栏、报刊栏、公开栏,打造了特色文化一条街;修缮改造原有的 3间村级活动办公室,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配备了必要的文体活动器材。
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山村,转眼变成了洁净美丽的新农村。老百姓碰见伊书记,不再锁门躲避了,而是沏上一壶热茶,争着抢着往自己家里请。
2016年12月,后屯村顺利经过验收,成为 “区级生态文明村”。伊廷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俯身为民:“即使我不在这里,这个产业也能让百姓受益”
“到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为村留什么?决不能雨过地皮湿,驻村两年,必须得让村民生活发生实实在在的转变。”
——摘自伊廷良工作日志
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路打通了,民心畅通了,接下来,该想法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了。
后屯村共有贫困户7户、9口人,因病致贫3户、5口人,因老致贫4户、4口人。人数虽然不多,但“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的要求,让伊廷良深知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