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88岁老太携女带孙辗转万里回沈找记忆 赞叹沈阳巨变

2017-09-20 10:57:2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88岁广东老太携女带孙辗转万里回沈找记忆

一年就是一辈子 重游五三故地 赞叹沈阳巨变

1950年,21岁的女孩夏晶被分配到沈阳五三工厂工作,次年被调离沈阳。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这段工作经历却成了她永远难忘的记忆。2017年9月,目前在广东居住的88岁的夏晶与女儿、外孙三代重返阔别了66年的沈阳,在沈阳晚报记者的帮助下来到沈阳五三工厂原址故地重游,重温那些年的遥远记忆。

老人的求助 寻找沈阳五三工厂旧址

9月18日,沈阳晚报热线96009-1接到了黄女士的求助。黄女士向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介绍,她88岁的母亲夏晶曾于1950-1951年在沈阳五三工厂工作,1951年因工作变动离开了沈阳,从此再未回来过,如今想回工厂看看。

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黄女士带着儿子陪伴母亲来到沈阳,希望重访母亲工作过的沈阳五三工厂,但得知沈阳五三工厂已经不复存在。黄女士也咨询了一些部门,希望能够找到关于沈阳五三工厂的信息,但均无功而返。“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去五三工厂看看,哪怕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在那里看看就好!”

  老人的回忆 曾与朱德总司令握过手

黄女士的母亲夏晶回忆,大约在1950年,祖籍吉林的她被分配到沈阳五三工厂工作。来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直到来到沈阳五三工厂,她才知道这是一个兵工厂,同来的20余人也被分配到不同的车间工作。

她回忆,当时的工作餐是一天三顿高粱米饭与冻萝卜,到了“阳历新年”(元旦)才能吃上面条。工厂的工人们努力工作,毫不懈怠。有一次,车间里来了几个陌生人,为首的一个人与夏晶和其他车间的工人们握手,连声说“辛苦了”。待到这些人离开后,工人们才从工厂的广播得知,刚刚与他们握手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朱德总司令!

随后,夏晶离开沈阳调到哈尔滨等地工作,近几年,随女儿在广东居住。

  晚报的帮助 几经辗转锁定原址地点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不清楚周边街路名称,夏晶并不清楚沈阳五三工厂的位置;她仅仅记得,沈阳五三工厂距离当时的市政府广场不远。

夏晶一家人9月17日晚来到沈阳,9月18日一天查询未果后,下午向沈阳晚报求助,20日一早又要离开沈阳;这也就意味着,要保证夏晶一家人有充足的时间再次游览沈阳五三工厂原址,仅剩几个小时的时间!

记者多方咨询了解到,1998年1月,东北机器制造总厂沈阳五三工厂兼并重组,并查询到东北机器制造总厂是现在的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也就是说,沈阳五三工厂应该就在惠工广场西侧的团结路附近!同时,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向记者证实,那里有一座五三工厂的招待所,目前依然存在。

晚报的陪伴 记者陪老人探寻工厂原址

9月19日上午,记者与老人一家一同前往沈阳五三工厂原址,寻找当年的印迹。

在团结路南侧,记者找到了当年在沈阳五三工厂工作过的老员工。“五三厂早就没有啦!你们看那边的楼盘,那两座高楼的地方就是五三厂的原址!”沈阳五三工厂的老员工告诉记者,五三工厂已被拆除,原址上兴建了新的楼盘。

有一位热情的沈阳五三工厂员工家属带领记者一行人来到了五三招待所。这是一座五层的黄色小楼房,楼东侧有一个镂空的写有“国营五三招待所”的招牌。“终于找到了!”虽然在夏晶的记忆里,当时还没有这个招待所,但再次见到了“五三”的字样,她也十分兴奋。祖孙三代在招牌下进行了合影。

意外的惊喜 老人找到了同龄的老同事

“前面的小区里全是五三工厂的退休员工!”热情的员工家属告诉记者。于是,记者一行人继续向附近的望远小区进发。刚进小区没走几步,我们就找到了老人的“老同事”们。

其实,夏晶此次来沈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找到当年在同一车间的一位同事。由于工作变动,两人从此失联。当年这名同事对夏晶很是照顾,夏晶也希望能在这次沈阳之行中找到她。

巧的是,同样在沈阳五三工厂工作过的、今年同样88岁的宋桂英也是在1950年来到沈阳五三工厂工作的。她说,后来,夏晶的这名同事也被调走了,并没有住在望远小区。虽然略有遗憾,但两个有相似经历的老人却成为好朋友,并邀请对方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到自己家去。老人们一起回忆着当年工作和生活的那些细节。

老人的感叹 如今沈阳发展得这么好

随后,记者又陪同一家人前往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限于时间原因,老人未进入厂区,仅在门前与家人合影。

除了这两个地方,路上看到的风景也让老人收获颇丰。在沈阳工作的1年时间里,老人外出时间较少,仅对当年的市政府大楼印象深刻。此行路过市府广场时,老人指着原市府大楼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没有这么大的广场,都是小平房。市政府也只有两层楼,颜色也没有这么亮。真希望这座楼永远都不拆!”

一路上,沈阳的变化也让老人一家赞叹不已。经过南北快速干道时,老人的外孙不禁感叹道路的通畅;吹来的清风带来了清凉,也让他们感叹沈阳的干净整洁。“60多年了,发展得这么好!”老人感叹。

分别时,老人再次表达了对本报的感谢:“多谢你们,让我在有生之年实现了这个愿望!”

我们用陪伴 致敬老一辈城市建设者

刚刚过去的9月18日,我们牢记历史,不忘革命先烈的牺牲奋战;而9月19日,我们在这次沈阳五三工厂原址之行中,又上了全新的一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无数像夏晶一样勤劳能干的劳动者们,用辛勤和汗水,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祖国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当年那些新中国建设者踏实肯干的精神;也许他们只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他们的功绩已经融入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中。让我们通过这次沈阳五三工厂原址之行,向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致敬,向为建设沈阳而付出的人们致敬!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庆海 摄影记者 孙海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