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唐驳虎:王梦恕院士胡说八道 高铁长期降速浪费惊人(5)

2016-06-28 16:11:15  凤凰新闻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根据日本、法国的高铁运营账目,这一部分,占到了高铁运营成本的80%以上,剩下10%多一点,是车辆费用和人员检修管理费用,均属固定开支。电费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过7%!

就是电费按空气阻力的比例增加50%(实际还没有),总成本的增加不过3%!

还有,当年高铁从350降速到300,票价下降了50%了么?下降了多少可以自己去查,那就是如上所说的,微小的幅度。

【从安全角度来讲,他认为还要降一点速度,“安全问题容不得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车毁人亡。”有些言论是违背技术条件的,有些要求是无理的要求,有些人的言论是在帮忙还是在捣乱?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飞机去!不能乱提意见。”】

中国高铁从一开始到现在,设计的线路速度目标一直是350公里,从2009年底武广高铁,到2011年中京沪高铁开通,一直按额定的350时速运行。

京沪高铁运行的头一个月,也是350时速。恰恰是铁道部管理者决定京沪高铁降速运营之后,才出了723特大事故!

当然,723事故发生在温州的沿海250铁路上,根本原因也是当时因铁道部为降低雷雨季节晚点的不满,要求基层千方百计赶点追求准点率运营的思路最终导致的,最终在调度上出现了失误。

723事故的事发速度不过100公里,这和高铁有什么关系?

铁路安全的根本在于调度和信号系统,这方面出了错,怎么都拦不了。时速超过160以上,相撞难有幸存者。难道我们就不要高铁了?时速300条件下失事,与时速350下失事,会有本质区别么?毛都没有!

【你如果想跑得再快你坐飞机去!不能乱提意见。”】

这是铁路专家该说的话么?

铁路是技术运营高度综合复杂的体系,不是看似的那么简单。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又有细节技术的支撑,才能看得清。

当然,如果要把这些信息都掰开揉碎,彻彻底底讲清楚,那就是一本书的厚度。本文只能用最简单最直观最通俗的办法来写,但背后的技术支撑都是过硬的,而不是胡说八道的。

关于降速/提速很多更复杂的非技术因素,笔者不便在本文中描述。

总结:中国高铁降速运营是巨大的浪费

从根本上来说,为什么诸多真正懂铁路的人,包括习总书记都在关心、呼吁高铁恢复350时速运行?单纯就为了追求一个数字好看?为了追求速度快感?

错!因为时速300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要求。

核心问题:北京-上海这种典型的1300公里左右距离,要跑进4个小时。才能对航空真正占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总体效益优化提升。

现在北京-上海最快需要近5个小时,加上两头去火车站的1-2小时时间,总用时长达6、7小时,一个白天大部分都搭进去了,我还不如去做夕发朝至的卧铺车呢,不占时间,更舒服!

高铁有节能上的诸多好处,但需要乘客愿意搭乘才能体现出来。

现在的高铁速度,对商务乘客高铁日常运营最重要的乘客群体,也是出产创造社会价值的主流群体不友好。

导致很多人为追求速度还是去搭乘航空,但是航空管制、天气晚点,也没真正节约时间。

中国高铁的本来目的,是让中国的几个主要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成渝能够便捷、快速、大运量、节能的连接起来。

现在漫长的白天运营时间,还不如夕发朝至的卧铺,社会效益好么?

从铁路方面,降速也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为车底周转时间变长了!约7%电费的“节约”,替代不了车辆运行时间变长,需要增多更多车辆投入运营,在约10%车辆费用上的投资增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