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络上有些视频和言论,貌似绝对正确,但只要你认真想了,就会发现挺无聊甚至很危险。
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大都具有三个典型的特点:空洞、片面、危险。
所谓空洞,就是吸引眼球追流量创造流量,不知所云。可能除了标题和第一句外都是废话,没有对话,更没有观点,没有价值。网络上标题党、蹭热点和机器洗稿很多都是这样,用网络垃圾污染了真实信息传播的舆论场。
例如,某公司曾在其保健品的宣传材料中使用《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和《天才与笨蛋并非遗传,关键在于孕妇的健康管理》这样的标题来吸引公众注意。
所谓片面,只取一方观点,或者即便90%正确,隐藏的观点却极其险恶。或者随意迎合公众,骗取流量和转发;或者斩钉断铁下结论,即便内核是完全错误或者偏颇的。比如宣称网红大V是网民捧起来的,就必须无条件迎合网民的“供养论”。
前不久,河南新乡警方成功摧毁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该团伙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并配备专门的控制软件,能够实现批量转发、点赞、评论等操作,单人即可操控数百个账号。
据平台客服透露,此公司不仅握有众多真实使用的“网红”“大V”账号,还拥有大量普通微博账号。他们具备将顾客指定内容炒上热搜的能力。比如“00后宁愿摆摊也不想上班”这一话题,便是在该团伙的运作下,在短时间内迅速跃居热搜榜首位。
所谓危险,就是出发点就很坏。包含了明显的虚假信息,或者煽动情绪对立,营造信息茧房,圈住读者和流量,也圈住自我的利益;
或者裹挟受众以自重,甚至想带领受众走上邪路。比如“普世价值论”“有钱任性”类似的观点。
这三个分类中,比起网络垃圾和明显错误的言论,有几种看似正确,实则错误且危险的表现:
或者是包装精美的有害观念
或者是无中生有的网络谣言
或者是通过带情绪、拉节奏挑起对立
在生活和影视中,那些装成好人的坏人最遭人恨,因为破坏力更大,还会连带着利益和关系、心态多重损伤。
这些看似正确的内容,同样也是祸害无穷。那么,它们都长啥样?我们揭开画皮看一看。
首先,伪装成公众情绪或者公众利益的代表,迎合负面情绪、热点话题,抛出某些精心炮制的理论来吸引更多关注和传播。例如“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历史进入垃圾时间”,或者“内卷的尽头是躺平”等等,用情绪带节奏,以混淆事实来夹带私货。
有网友表示:“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是一个来晚了的2023年度最佳总结,2023年我真的被马斯克的这句话治愈了。”属于典型的“凑合过”式的公共情绪渲染。
第二,借助热门事件和关键节点,通过机构或者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在网络平台上大量编造和发布特定的信息。通过将少量和局部现象包装成大量和普遍现象,将特殊、偶发案例描绘为普遍、常态的事实,以此来强化虚假信息传播效果,让其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影响。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