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络上有些视频和言论,貌似绝对正确,但只要你认真想了,就会发现挺无聊甚至很危险。

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大都具有三个典型的特点:空洞、片面、危险。

所谓空洞,就是吸引眼球追流量创造流量,不知所云。可能除了标题和第一句外都是废话,没有对话,更没有观点,没有价值。网络上标题党、蹭热点和机器洗稿很多都是这样,用网络垃圾污染了真实信息传播的舆论场。

例如,某公司曾在其保健品的宣传材料中使用《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和《天才与笨蛋并非遗传,关键在于孕妇的健康管理》这样的标题来吸引公众注意。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所谓片面,只取一方观点,或者即便90%正确,隐藏的观点却极其险恶。或者随意迎合公众,骗取流量和转发;或者斩钉断铁下结论,即便内核是完全错误或者偏颇的。比如宣称网红大V是网民捧起来的,就必须无条件迎合网民的“供养论”。

前不久,河南新乡警方成功摧毁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该团伙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并配备专门的控制软件,能够实现批量转发、点赞、评论等操作,单人即可操控数百个账号。

据平台客服透露,此公司不仅握有众多真实使用的“网红”“大V”账号,还拥有大量普通微博账号。他们具备将顾客指定内容炒上热搜的能力。比如“00后宁愿摆摊也不想上班”这一话题,便是在该团伙的运作下,在短时间内迅速跃居热搜榜首位。

所谓危险,就是出发点就很坏。包含了明显的虚假信息,或者煽动情绪对立,营造信息茧房,圈住读者和流量,也圈住自我的利益;

或者裹挟受众以自重,甚至想带领受众走上邪路。比如“普世价值论”“有钱任性”类似的观点。

这三个分类中,比起网络垃圾和明显错误的言论,有几种看似正确,实则错误且危险的表现:

或者是包装精美的有害观念

或者是无中生有的网络谣言

或者是通过带情绪、拉节奏挑起对立

在生活和影视中,那些装成好人的坏人最遭人恨,因为破坏力更大,还会连带着利益和关系、心态多重损伤。

这些看似正确的内容,同样也是祸害无穷。那么,它们都长啥样?我们揭开画皮看一看。

首先,伪装成公众情绪或者公众利益的代表,迎合负面情绪、热点话题,抛出某些精心炮制的理论来吸引更多关注和传播。例如“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历史进入垃圾时间”,或者“内卷的尽头是躺平”等等,用情绪带节奏,以混淆事实来夹带私货。

有网友表示:“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是一个来晚了的2023年度最佳总结,2023年我真的被马斯克的这句话治愈了。”属于典型的“凑合过”式的公共情绪渲染。

第二,借助热门事件和关键节点,通过机构或者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在网络平台上大量编造和发布特定的信息。通过将少量和局部现象包装成大量和普遍现象,将特殊、偶发案例描绘为普遍、常态的事实,以此来强化虚假信息传播效果,让其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影响。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迎合一部分”“打击一部分”的流量投机。为了利益或者是为了保护相关利益者,面对热点事件“主动拉圈”“营造对立”“构建信息茧房”,通过绝对性的判断和挑动对立情绪的话题带节奏,给反对方贴标签,例如用“受害者有罪论”或者道德绑架等,蛮横指责甚至直接进行网暴,貌似“引领”实为“引流”。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通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鼓励传播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正能量作品。制定出台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展了网络虚假信息、算法滥用等网络乱象治理,有力规范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第四,编造“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为我所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或经典作品进行歪曲、恶搞,或者用现代标准和价值观去评判历史人物一切言行,或者以历史特定时刻的观点、例子来影射和评判现实中的观点或言行,混淆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只取对论证自己观点有利的部分。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近期,像《红楼梦》《西游记》这些经典作品的经典人物,被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肆意地扭曲篡改,不仅改变了经典剧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也可能会扭曲社会对剧中时代的普遍认知。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规范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内容。

面对这些内容,我们怎么快速判断其危害?其实也简单,可以对其进行三问:

第一,这种错误导向是无意的,还是刻意的?

第二,这种错误导向的伤害性有多大?

第三,这种错误导向,事实上是不是早有了定论?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第一时间抵达和带着温情面具出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知情者和仗义执言的大侠,还可能是最早蹭流量和别有用心的人。

所幸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发展,这些年网民经过大量信息洗礼和真实舆情锻炼,愿意参与舆论场贡献价值,判断力和网络素养不断提升。虽不能火眼金睛,但“三个臭皮匠抵上诸葛亮”,一束束正能量之光,可以破除信息茧房;一个个沉默的螺旋转动起来,可以粉碎谣言并带动网络舆论场自我修复。

网络内容也属于供给和消费关系,有效供给和好的产品不是讨好,也不是言论绑架或者诱导。它也要符合本身的市场和价值规律,要有贴近情绪的暖暖力量,要能够被体验和认同,能够提供真正的观点和价值。

我们同样可以问三个问题:

这事符合正常逻辑吗?

它跟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种观念对我有啥价值?

大多数网民现在除了是内容消费者,也在参与网络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对规则和玩法也很清楚,再想把他们当流量工具,或者当傻子愚弄,甚至想裹挟他们做坏事越来越难。网民的取舍力、对话力、判断力都有质的提升,他们可以点赞转发,也不惧立即开撕。

流量是把刀,它破开迷雾,厘清真相。

流量也是团火,有着热烈的光明的意志。

流量是条河不停向前,它合并了支流,冲刷掉泥沙。

劝诫那些想通过玩弄流量和欺骗网民获利的:“小心伤到你自己”。

警惕网络话术背后的陷阱!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军事

  • 韩国激光武器赶鸭子上架,连烧10-20秒才干掉1个目标

  • 菲律宾在南海升级挑衅 中国反制加强奉陪到底

  • 普京谈叙利亚政权更迭 快速反应背后的考量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5129人死亡 伤亡人数持续攀升

  • 特朗普托安倍妻子转交石破茂书籍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为何被称为“静音”部队?不扰民的贴心举措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