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中心博士杨仁友:海上这么多养殖平台,怎么知道养殖状态?怎么监管?把数据汇聚到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把这些数据汇聚起来,然后通过相关的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给它赋能,变成我们看得懂、听得懂的语言。这样相关的政府人员或者相关的行业就知道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政府也知道我们整个产量、产值、规模、灾害、监管、溯源、质量控制等一套体系出来了。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数据的支持,海上风浪对海水养殖的影响一直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养殖装备走向深远海意味着更多的气象测量站也能随着养殖装备布设到更远的海域,采集到更多的海上气象数据。
湛江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文彬:去年特别是在台风泰利的时候,岸上有一个站估到了阵风13级。可能我们陆地上测的11级,海上可能13级。但是我们当时没有更多的测量站,也不知道当时风力多少。而且从渔民角度来说,从近海到远海或者到外海去,风跟浪是明显增大的。但是没有观测数据的支撑,我们不知道具体是多少级。从预报角度,不知道怎么预报这里风浪是多少,没有数据就没有支撑,就是所谓的信息化,决策信息是从哪里来,之前都没有。
深远海养殖有着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风”灾过后,灾害勘察难、损失确定难,这让不少保险公司望“风”却步。要为“海洋牧场”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首先需要的就是气象数据的收集。如今,在这些深远海养殖装备上安装的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将为气象指数的开发以及深远海养殖的险种开发提供依据。
要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和持续推进深远海养殖,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智慧渔业转型升级体现在各个环节。传统的海水养殖都是靠人工投喂饲料,养殖推进到深远海,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智能化管控。无人投料技术是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加紧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艘由湛江湾实验室和养殖企业正在共同研发的无人投料船,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在湛江的三千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通过远程操控能够自主航行、自主避控、自主靠离网箱和自主投喂,最终达到减少人力成本以及养殖过程受到天气和海洋环境限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