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外媒直击武汉“封城”76天

外媒直击武汉“封城”76天
2020-04-08 06:57:05 参考消息

原标题:锐参考|外媒直击武汉“封城”76天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文/亚君)还有几个小时,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将重新调整呼吸,融入到和其他城市一样的脉动中。

抵达这一刻,武汉用时两个多月,总计76天,其间牵动着无数国人和诸多外国媒体的目光。

“武汉‘解封’意味着中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找到了‘突破口’。”日本《朝日新闻》评价道。一些西班牙媒体则形容,这一历程好似“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亮”。

“武汉保卫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在外媒笔下,这座英雄城市得以重生所倚仗的,是国家,是人民解放军,是数万名“白衣天使”,还有无数市民个体表现出的坚韧与无畏。

4月7日,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火车站广场泪别相送的武汉市民。(新华社)

4月7日,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火车站广场泪别相送的武汉市民。(新华社)

“台风眼”:平静表面下的争分夺秒

这两天的武汉市区,人们开始重新走上街头。尽管这只是部分市民的“尝试”,但与两个多月前相比,已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西班牙《国家报》记者1月21日首次探访了这座人口比纽约还要多的城市。彼时,报道形容了疫情蔓延的最糟糕时刻:天气阴冷潮湿、大街上的人戴着口罩……两天后,武汉宣布“封城”。自此,“昔日生机勃勃的武汉彻底变了样”。

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封城后,“整座城市好像处于睡眠状态”。本该熙攘的街头只剩下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形单影只的路人步履匆忙,各种人间烟火似乎一夜间消散。

武汉人的农历新年,因此显得更加冷清。然而《联合早报》采访的市民却告诉它,身处“台风眼”,似乎感觉更平静。

一位律师说,令人安心的是柴米油盐供应充足。他和家人常去采购的超市贴出“绝不涨价”的告示,各种货品的供应基本没有短缺。

智利留学生弗朗西斯科·伊瓦拉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和室友向智利《第三版时报》讲述道,在“封城”的第一周,所有学生都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

“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活变得无聊,因为我们不能外出游玩或聚餐。但情况并不像在媒体上所看到的那样严重,而且物资没有短缺。”他说。

普通人的生活按部就班地向前。但在城市另一边,争分夺秒的“战疫”行动已经打响。

一支由450人组成的解放军医疗队除夕之夜(1月24日晚)抵达武汉。法新社注意到,其中有些人有过抗击非典或埃博拉病毒的经历。

与此同时,“中国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而在仅仅10天内建成了一家专门医院。”美联社报道称,这标志着中国第二次几乎一夜之间建成专门医院,以应对新疫情。

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专门骑着共享单车前去探访这座“特快”医院(火神山医院)。《国家报》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但一位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艰巨任务,现在情况十分危急。”

2月3日,当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解放军医务工作者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马凌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截至今年3月初,解放军先后派出3批次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3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句话,后来被很多外国媒体援引。

2月17日凌晨,空军出动包括国产运-20在内的3型8架运输机第四次向武汉空运676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一批医疗物资。(新华社 李贺摄)

2月17日凌晨,空军出动包括国产运-20在内的3型8架运输机第四次向武汉空运676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一批医疗物资。(新华社李贺摄)

“你不会飞,但你是我的超级英雄”

包括解放军医护人员在内,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也打动了不少外国记者。

拉美社用“不眠不休抗击新冠病毒”来描述这项工作的艰巨与紧迫。报道称,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口罩和护目镜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印记,因为他们每天都要穿戴着这些装备在重症监护室等岗位上工作很多个小时。

西班牙媒体描述了1月26日在同济医院外看到的一个细节:透过医院玻璃门,可以看到几位护士在快速奔跑着照顾病人,病人大多数是打着点滴的老年人,那里是一个大厅,甚至不是候诊室,且没有一张椅子是空的。

 2月17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患者练习八段锦。(新华社)

2月17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患者练习八段锦。(新华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