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又逢基层换届选举,如何破解“一换就乱”顽疾?(2)

2018-10-19 07:33:14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不仅如此,在很多地方,“贿选”已经在候选人和村民之间形成了某种“高度默契”。简单来说,就是在候选人看来,如果选前不“走动走动”“意思意思”,便很难表达自己的参选意愿;在村民看来,选举阶段也是村干部和群众走得最近的一次。

令人惊叹的是,一些地方由于对贿选习以为常,还形成了某种高度“市场化”的约定俗成。村民为了不得罪人,不论是哪位候选人的贿金,都照收不误。但选举结果出来后,不论哪方落选,都会将贿金如数还给落败方——看上去非常具有“契约精神”:都没选上,怎么好意思还拿对方的好处呢?

而对于那些没有像上述这样形成约定俗成规则的地方来说,候选人一旦落选,便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不仅没选上,钱还花出去不少。因此,接下来常见的现象则是落选的一方心有不甘,不停举报胜选方“贿选”,虽然他们自己也不干净。

image.png

隐患

基层选举乱象虽然以“贿选”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其实并不局限于此。真正的问题在于,“异化”了的选举,本身在撕裂村庄、并埋下治理隐患。

在目前通行的海选制度设计下,候选人会卯足了劲儿“组团竞争”(拉帮结派,共享票源)。那些没有组团的个人候选者,则相当于被剥夺了竞争的机会。显而易见,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选举的激烈程度,也客观上制造了村庄的政治派系。其结果就是,无论哪个派系竞选成功,日后的施政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

于是,很多村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村干部刚当选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忙于权力交接、应付败选方的上访举报;一年半载后,好不容易摆平各种关系,却又面临“反对派”的不合作;双方纠缠一段时间后,差不多就该准备下一轮选举了。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