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洪泽湖“黑水”:跨境而来,责不过界?(6)

2018-09-25 08:21:2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尽管环保投入很大,但由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流域内各省、市级行政单位缺乏跨界区水环境管理技术研发的动力,导致跨界区水环境管理至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打破区划限制

“跨境污染”痼疾待破

洪泽湖污染再次凸显出跨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有关人士建议从多方发力破解跨境污染屡治不绝的痼疾。

厘清政府责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江苏省环保厅科技处处长王惠中说,相关省份需开展联合调查,推动溯源和责任界定,找出污染的浓度和梯度,“如果找不出具体污染企业,政府就是责任主体,通过这次事件,共同建立机制,对跨境污染事件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推动生态补偿。《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江苏省为细化“河长制”要求,以断面为基础分段明晰属地责任,全省10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由涉及的设区市和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断面长”,上游达标下游补偿,上游不达标补偿下游。

“在省际层面,也有安徽、浙江在新安江流域实施生态补偿试点。”胡和林说,洪泽湖作为南水北调枢纽性工程,水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淮河流域水的流向明确,可以在安徽、河南及江苏之间开展生态补偿,既形成刚性约束,又给予治污动力。

构建跨境预警。专家建议,此次洪泽湖污染凸显出累积性和突发性水环境风险仍将是跨境区域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加强水环境风险的预测预警,建立相对完善的流域水环境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对跨警水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超前发出预警报告并提出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失和影响,是跨界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专家认为,流域迫切需要构建跨行政区、流域层面的水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监控系统,能够对突发性、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实施有效监控,构建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能够对流域水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识别和确定高风险区域,搭建流域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系统,对流域水环境风险的变化态势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出预警。(记者沈汝发秦华江夏鹏)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