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军报评南部战区陆军联训:过去陆空没把对方当好友(3)

2017-02-03 23:23:27  解放军报    参与评论()人

就这一问题,张典涵请飞行员给空中火力引导打击组的陆军官兵作了交流:以“听得清”“干扰小”为标准把握声音语气,让陆空通信更加流畅默契。

不仅仅是说话,使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标绘习惯、火力打击清单的关注重点、协同方法及部队传统等,陆空都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特点。“原来你们是这样啊”,成为联演中的“高频话语”。

追求一体联训,必须消除这样的陌生感、距离感。在何教茂看来,许多问题的背后,是更深次的理念问题、文化差异,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大问题。

演习中,红方不但拥有地面侦察力量,还拥有陆航侦察队、无人机侦察队和空军侦察机,却在实际运用中差强人意,只让天上的“千里眼”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为什么用不好多军种侦察力量?来自南京炮兵学院的专家赵鑫在复盘点评中指出,联合思维没有成为各级的“条件反射”,数十年来形成的军种习惯和本位思维是根本原因。

联合人才匮乏,也是“问题背后的问题”之一。

陆空实现态势共享后,好比“滴滴打车”,天上有几架飞机、前面有什么坦克、后面有多少步兵,在态势图上一目了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算得准、用得好这个软件。

联演中,有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面对动态多样的陆空态势,该重视的没重视,不该重视的又乱重视,分析判断目标、拟制火力打击方案不准确不迅速的问题突出……

这问题、那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分析这些现象,各级都反映缺联合指挥人才、缺联合侦察人才、缺联合技术保障骨干。复盘中,联合作战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议题,参演人员建言献策,提出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走开军种交叉代职路子、送院校培养深造等建议。

“改革把联战联训的‘四梁八柱’立起来了,还有许多添砖加瓦、引水牵电的工作要做。”何教茂感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推进联战联训道路上的“绊脚石”,搬掉一块,就能进一步,但每搬一块都必定艰难,甚至需要漫长时间。

【延伸阅读】

演习场上再没有“客人”

■红方指挥员、某旅旅长陆学美

联演联训中的不实之风,可以说是“过街老鼠”,人人都喊打、年年也都打,但就是打不死。

为什么打不死?一个重要原因,是参加联演联训的不是“自己人”就是“客人”,很难动真格。

过去,军区与陆军合一,以“老大哥”身份牵头组织联演联训,“自导自演、自训自评”的模式下,“裁判”都是自己人,难免会有“运动员”说情,“裁判”也难免睁只眼闭只眼,存在打“人情分”现象。

对“自己人”打假难,对“客人”打假则更难。来参演的空军都是“请来的客人”,他们能“友情参演”已经很给面子,你能说什么不是?即使存在表演式飞行、只飞不打或以少代多等不符合实战的现象,也得“表扬加感谢”。

问题在哪里?体制。

军区体制下,训练监察工作由训练部门兼管,没有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联演联训中,训练部门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抓监察?再说也不可能监察自己和“客人”。

这次联演,战区训练监察组进驻导演部、指挥所、红蓝双方部队,一进场就向我们发公开信,明确监督对象、监察重点、举报电话。

监察人员全程盯着你,我们哪能念稿子、背台词?空军也坚持实飞实打,让我们看到了新气象。导演部还埋设1600余颗模拟地雷、拉设2.9万米铁丝网、设置1350个钢筋水泥三角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倒逼着演习向“真、难、严、实”要求更加贴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