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联合之难,难在体制’,过去一说‘联不了、联不好’,就归咎于旧体制。如今体制变了,我们是否用好用足了‘改革红利’?”联演中,战区陆军领导要求查一查:类似“不是问题的问题”还有多少。
钟文相解释,这类问题就像俩人加了“微信”,交流不深、互动不畅、分享不频,也只是“名义好友”“点赞之交”。
“新体制像一条高速路,不走高速走小道、不守规则乱变道、车辆性能跟不上,都难以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战区陆军领导对记者说,“新车上路”需要运转磨合,让“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体制磨合中消除,真正用好用足“改革红利”。
问一问:“反复的问题”是否还反复——
原体制下,“临时搭班子、演完就散伙”,导致联训成果难固化。新体制下,能否告别年年检讨年年犯的循环?
联演中,记者每天参加联合导演部交班,发现南部战区空军参谋部作战处副处长田鲲鹏每天与会。虽然来自空军,他报告工作、受领任务与陆军人员没有任何不同,和陆军参谋人员亦无握手寒暄。
“客气寒暄,往往是因为关系生疏。成了一家人,当然不必客客气气。”田鲲鹏说,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立后,陆空同为战区作战力量,参加对方牵头的联演不再靠邀请协调,而是执行战区下达的刚性任务,“同一任务、同为主体”让双方多了认同感、归属感,少了生分与客套。
这样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过去颇为稀缺,导致联训落实难,年年检讨年年无法解决。战区陆军参谋部训练处副处长杨方美说,原体制下,军区并不领导军区空军的训练,陆空平时“各训各”,到了联演才“见见面、打打弹”。即使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也只能以发函、打电话等方式商洽,协调起来不太顺畅。
那么,是不是空军不想联?答案是否定的。
南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副参谋长王玖对记者说,联战联训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过去空军部队的训练任务由军种下达和考评,军区组织的联演联训属于额外“加塞”,在自身任务重又无实质性考核监督的情况下,空军积极性不高,以少代多甚至虚设参演,也就不奇怪了。
这样的状况,如同油与水的关系,好不容易倒进了一个瓶,却溶不到一块。改革如同化学反应,用高温煮、用溶解剂化,让“油”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剧变,促进军种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战区联战体制建立后,战区陆军和空军按照“一张表”展开联合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联合实兵演习,接受战区监察评估。仅联合专项训练阶段,他们就完成25个联合训练日、8个实飞训练日、3次全流程模拟演练和4次全流程实弹检验,创造联训时间、课目、标准等诸多纪录。“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落实不行、落实不好也不行。”曾斌感慨道。
除了联训落实难,还有哪些问题是“反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体制下是否还反复?演习执行导演何教茂认为,过去的联演联训有个“病灶”:“演完就散,明年重来”,成果难固化,许多问题年年检讨年年犯,必须借改革之势解决这一痼疾。
挖一挖:“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否能解决——
四梁八柱立起来了,还有哪些添砖加瓦、引水牵电的工作需要做?
联演联训中,第14集团军某旅装步十一连连长张典涵发现,虽然同为解放军,陆军和空军的思维理念和工作习惯差异还是蛮大的。
以通话为例,张典涵发现陆军指挥员注重“气势”,在电台中嗓门大,常常“吼”,而空军指挥员和飞行员语气平和、清晰,声音也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