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拜占庭的“千年不衰”到美国的“一超独大”
——常改则兴,停改则衰,坚持突破性改革与常态化改革、战时改革与平时改革的统一
中世纪的拜占庭,曾经是一个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的大帝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汇集于帝国境内各口岸。中国人将它称之为“大秦”,足以说明它的强盛。
从公元330年在古城旧址上兴建东都“新罗马”开始,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为止,拜占庭统治共历时一千余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这一切都与持续不断的军事改革是分不开的。
拜占庭帝国其实一直都面临着非常不利的战略环境。从公元6世纪开始,为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的霸权,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在100年间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并一直抵御来自斯拉夫人、阿瓦尔人、伦巴底人的进攻。正是强敌环伺、战争不断的地缘形势,迫使拜占庭帝国为确保生存而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创新。拜占庭军事改革中尤其重视对先进军事技术的采用,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希腊火”,就是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抵御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项重大军事技术,由此击败了阿拉伯军队从海上的进攻。而由伊拉克略一世实行的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军区制改革,则使帝国进入近五百年的发展强盛期。
如果说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创新,将那个时代的军事变革推向了顶点,那么,二战后美国军队持续不断的改革,使其在新的军事变革浪潮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巩固和保持了一超独霸的地位。
冷战结束之时,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军事超级强国。然而,在越战中深陷泥潭的切肤之痛,迫使美军进行大规模改革,以保持在冷战中赢得军事优势。
1991年的海湾战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新战争形态的出现。
200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转型计划指南”,标志着美军军事转型的全面展开。
今天的转型是为了明天的战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接连取得了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胜利。近年来,美国几乎没有间断它的全球军事行动和局部战争。从“非对称、非接触”到“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快速主导型作战”等,几乎每一仗中作战思想都有新的变化。美军也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军事能力,并确保美国的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
一古一今,拜占庭的千年不衰和美国的一超独霸,给我们两条深刻启迪:
一是必须把战时改革与平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战争是催生改革的“触发器”,尤其是败仗的“倒逼效应”更加显现。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人们往往安于现状,容易对军事改革的客观需求和可能性视而不见,而既成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也很难打破,改革的阻力常常大于改革的动力。和平时期的军事改革,更需要自我更新的忧患意识和勇敢主动的担当精神。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合境界。从近代中国来说,军事改革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只有到了快要亡国灭种了,才不得不自强图存、有所改革。而一旦感到安全安定了,改革就又慢下脚步,甚至停滞不前、偃旗息鼓。
无疑,军事改革的积极选择是在和平时期所采取的主动之举。谁能在没有直接战争背景的平时卓有成效地推进军事改革,谁就能在战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