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

2017-10-24 15:31:06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是“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马克思把“问题”“呼声”“时代”三者联结起来,实质上是揭示出了“矛盾——问题——呼声(任务)——时代”的内在逻辑联系。由此,要抓住工作重点,就要围绕根本任务来进行;要确定根本任务,就要捕捉根本问题;要捕捉根本问题,就要找到主要矛盾。

正因如此,1978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任务都是为了集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都是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及其新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整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从总体上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我们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对整个社会存在作出准确判断,对整个时代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作出正确研判,最根本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就是要从人民的需要状况、供给状况、需要和供给之间关系的状况入手。

我们先来看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需要”的总体状况(需要方)。应当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民的衣食住行或吃喝住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也得到很大改善。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如此,当今,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拓展了、拓宽了,人民的需求在质量上也升级了。这集中体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再来看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整个社会的总体“供给”状况(供给方)。今天,我国的生产总体上并不落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生产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某些方面的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高铁、航天、北斗导航、网络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然而,今天我国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南北部、各个行业之间、各个部门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平衡和平衡机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二是发展不充分。这既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是很高,也体现在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升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和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