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开辟国际传播新高地

2017-05-18 11:08:20  新闻战线    参与评论()人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上一次成功的全球议题设置,媒体应顺势先行,推动中华文明的新一轮世界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是国家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主阵地,积极传播“一带一路”是国家大台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借力外嘴、外眼,多语种剖析“一带一路”丰富内涵

“一带一路”沿线包括多种文明,近百个相关国家地区和上百种语言,只有采用母语传播才能实现精细的、差异化的“一国一策”国家传播战略。国际台发挥65种语言传播的巨大优势,深入细致进行国别研究,精心打造了一批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国情、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规则、能清晰定义和解释国家对外方针政策的中外报道队伍。

策划主题采访,“外眼”呈现丝路繁荣

国际台多次组织中外记者赴国内有关地方和沿线国家集中开展采访,形成多个自主采访活动品牌。如2016年10月,国际台联合“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共同组织“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活动,2016年5月,国际台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普什图语中外记者邀请来自土耳其、阿富汗、埃及的13位智库专家和知名媒体人完成了“丝路名人中国行”第二季采访活动,一同感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交流互鉴。此外,“探访新丝路”“感知新疆”“CRI外籍记者行”等也都形成各具特色的“外眼”看丝路的品牌活动。

▲“感知新疆”采访活动中,记者在拍摄新疆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展示书法。

深耕原创评论,多国观点把脉舆论

评论是引导舆论的灵魂与旗帜。国际台发挥中宣部国际评论员、多语种评论员、外籍员工和海外报道员的作用,在评论品牌《老外谈》的基础上打造《“一带一路”中外谈》,充分调动65种语言覆盖国家的专家队伍资源,全景展现世界各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察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调动驻外机构,国际视野唱好和声

国际台驻外记者和海外节目制作室走访在缅甸、巴基斯坦、津巴布韦、俄罗斯等国的石油、港口、医疗、技术等项目,围绕“一带一路”上的“世界故事”,打造三大重点媒体产品:《“一带一路”高端访谈》、《“一带一路”重返现场》、《“一带一路”民生故事》。

▲国际台主持人杨光在录制《直通一带一路》节目。

合作传播传递海外强音,扩大“一带一路”媒体“朋友圈”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国际台始终坚持“主战场在海外”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扩大中国声音的全球覆盖。加强在重点国家地区资源投入,广泛与各国主流媒体深入互动,积极推进促进跨国界、跨地区的专业性媒体合作。

海外布局优化,加强核心区域覆盖

国际台在巩固现有海外阵地基础上,围绕国家总体战略,进一步加强重点覆盖,以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中之重。

一是推进土耳其国家全媒体项目建设;二是在非洲以开罗、内罗毕两个海外节目制作室为支点,稳步推进对阿拉伯国家和东非斯瓦希里语区国家的全媒体覆盖;三是在南亚实现巴基斯坦本土化节目开播。国际台还与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正式签署新闻互换协议,全面推进正面报道“中巴经济走廊”。

▲“丝路中俄”记者团参观古丝绸之路阳关遗址。

海外合作报道,建立媒体联动阵营

国际台海外合作媒体,如美国环球东方公司、欧洲环球时代公司等在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中始终与台内媒体联动,采发重点稿件。国外主流媒体,如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老挝国家广播电台、越南之声电台、俄罗斯西伯利亚广播电台等,与国际台多语种媒体通过联合采访、直播连线、提供素材、互设链接等形式,扩大了“一带一路”报道在对象国的权威性和覆盖面。

海外磋商对话,广纳媒体“朋友圈”

自2014年起,国际台连续四年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媒体领袖圆桌会议”,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进行对话、磋商与合作实践。2017年3月,国际台重点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代表,共话推动“一带一路”传播带建设的议题,“亚洲媒体合作组织”再次新增10家媒体成员,并就建立《章程(草案)》、组织框架、运行机制等事宜,取得了广泛共识。

此外,国际台还在坦桑尼亚举办中非公共论坛,在泰国举办“‘一带一路’、东盟一体化与泰中媒体作用”的泰中媒体论坛,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办“‘一带一路’——从有为中国到世界繁荣”系列学术论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中土大学生对话暨丝路影视桥推介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媒体领袖圆桌会议现场。

以“软传播”,传递“硬内核”

国际台一方面精心打造自有融媒体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入驻并深耕细作Facebook、Twitter、YouTube、VK等国际社交媒体,以国际流行的融媒体呈现形式和影视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殊功能,传播“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轻松活泼、可亲可感的小故事。

打造融媒精品,拓展多元传播渠道

在渠道建设上,2017年3月,由国际台开发的“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3款多语种聚合型移动客户端发布上线。这3款客户端产品以多语言阅读、收听和收视为特色,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在内容建设上,策划制作了一批融媒体传播精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开辟国际传播新高地

▲国际台多语种聚合型移动客户端界面。

发力社交平台,深度互动广泛触达

国际台境外社交账号粉丝总数达3100万,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大宣传报道的第一落点。利用社交媒体强互动的属性,充分实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受众的直接对话和心灵相通。

如希伯来语打造社交媒体节目《Itzik说中国》在以色列产生轰动,希伯来语名为Itzik的国际台主持人奚啸琪以纯正的外语赢得以色列网友的喜爱,甚至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网红”。此外,俄语VK平台推出系列节目《“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巡礼》、越南语脸书真人和动画结合的短视频《“一带一路”说》、阿拉伯语脸书、推特推出的互动活动“‘一带一路’大家庭”、德语脸书大数据系列报道《图说“一带一路”》《数说“一带一路”》等等,均是根据不同对象国特点,定制推送丰富多样的社交媒体报道,取得广泛互动。

开播中国剧场,影视佳作海外热播

国际台作为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使用20多种语言,译制160多部、5000多集中国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和动画片,面向非洲和丝路国家推介。在非洲,已实现在所有授权落地国家的播出。此外,国际台还着力挖掘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的文化含量大、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以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再现这些“一带一路”上的传奇历史故事。

▲尼日利亚演员在为豪萨语版《北京爱情故事》配音。

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体系博大,既有跨全球的地理维度,也有跨千年的历史维度,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必然千头万绪。国际台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力求统筹兼顾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

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国内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是两种不同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一带一路”在内外传播中的节奏、方式、手段都要区别对待,不过分强调“中国性”。国内报道常常做出的“消化过剩产能”的解读和“桥头堡”“排头兵”等带有军事色彩的表述,都容易引起沿线国家的警惕和抵触。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但却是世界各国共同打通的,要把“我的”转变为“我们的”,强调合作共赢也是中国的初衷和意愿。

二是沿线与非沿线的关系

“一带一路”目前有64个国家参与,占世界近1/3的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另外2/3仍是世界的多数国家,而且欧美、拉美等很多国际社会的“主角”都还没有加入沿线国家行列。尽管有沿线和非沿线的客观现实存在,但“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必须力避这种区分的强化,避免形成以沿线为门槛的“我们”与“他们”之别,导致新的意识阵营的强化,这是违背“一带一路”倡议初衷的。

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长期持续的跟进,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长远考量。对外传播工作要做长远的思想准备,把“一带一路”作为未来牵引工作、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要将“一带一路”细化到每个阶段、每个国家、每个项目。目前的对外传播常将22个阿拉伯国家看做一个整体、把5个中亚国家看做一个整体、把10个东盟国家看做一个整体等等,据此制定整齐划一的“打包宣传”。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