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让中华和China品牌扬帆出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参加媒体融合发展台长峰会并讲话

2016-12-10 11:49:33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做主旨演讲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做主旨演讲

12月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作了题为“从相加到相融,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的重构之路”的主旨演讲。以下为讲话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并且能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与来自广电传媒业界、学界的各位代表就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展开探讨。在此,我愿结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与各位分享一些关于国际传播媒体融合发展的做法,也期待着能通过本次会议,了解到更多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经验。

就在这次会议举行的前几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刚刚度过了它的75岁生日。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对外广播电台,国际台1941年12月3日诞生于抗战烽火,发声于革命圣地,曾经在延安窑洞、河北涉县战斗过。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台在首都北京安家落户,1958年搬入复兴门中央广播大楼,199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大楼在北京西郊建成。目前,为适应新媒体业务需要,一栋新的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正在建设当中。

这几个工作地点,恰好见证了国际台发展的三个时代。

第一是广播时代。初创时期和解放后的很长一个阶段,我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利用短波广播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争取支持,语种从日语开始到现在的65种语言,语种规模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台在境外拥有70个派驻海外机构,130家海外合作电台、4112家听众俱乐部,正在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忠实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

第二是“广播+”时代。随着时代变化,到上世纪90年代,单纯的广播已面临生存危机,我们努力拓展多种业务,走进了“广播+”时代。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在广播业务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制作业务,开办了环球奇观、环球购物、中国交通三个数字电视频道,一些多语种视频节目登陆对象国主流电视播出平台;在平面媒体方面,开办36种外文报刊,年发行总量700多万份,俄文《中国风》杂志年发行量36万份,覆盖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等6座城市,《中意》双语杂志成为意大利总统、总理等政要的必读刊物。在PC端业务方面,国际台的“国际在线”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用61种语言为全球98%的人口提供母语服务,访问者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台旗下“中华网”是中国唯一的多语种商业网站;在影视译制业务方面,国际台目前使用20多个语种,面向全球约50个国家译制播出了160多部影视剧,不少作品在对象国家和地区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坦桑尼亚期间,在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专门提到了我台译制的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台下掌声雷动。

关键词:媒体融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