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青春永驻这事科学家正想办法 探究"不老"秘密在路上

2018-04-26 11:13:31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随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凯尼恩教授实验室1993年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编码胰岛素受体样蛋白的基因Daf-2突变后线虫的寿命增加了一倍,这项研究称得上是衰老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工作,首次揭示单基因可以调控动物寿命,开启了人们对寿命调控机制研究的新时代。“截至目前,科学家陆陆续续发现了上百个与动物寿命延长相关的基因,这些长寿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于寿命控制机制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蔡时青说。

探究“不老”秘密在路上

基于这些科研成果,资本开始闻风而动。“谷歌、雅虎等都开始成立公司去开发延长寿命的药。”蔡时青说,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二甲双胍就被证实可以延长啮齿动物的寿命。“总体而言,寿命的可调控已经是一个事实,并且科学家找到了一些方法。”蔡时青说,但同时,科研人员发现,寿命的延长与高品质的生活是两回事,“‘长生’和‘不老’其实是两个概念,目前,‘长生’在某种程度成为可能,而‘不老’是目前衰老生物学的前沿方向之一。”

“如果将寿命从80岁延长到100岁,但后面的20年人的各种身体机能还在退化,那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蔡时青说,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保持各种机能的活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年轻,是他的课题组研究方向之一。

众所周知,大部分人的行为和认知功能会随着衰老逐渐退化,然而也有一些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力。蔡时青团队选择从衰老速度在个体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入手,发现神经肽信号在衰老动物行为退化过程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一工作首次揭示了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发现一条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动物衰老,阐明了神经肽介导的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在衰老速度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衰老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于去年11月被《自然》以长篇论文形式报道。

关键词:科学家不老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