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三五个“老师”就招生 重庆不少培训机构打“擦边球”

2018-02-02 07:51:1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监管不可“打瞌睡”

“学校的班主任‘暗示’家长给孩子报名与其有利益关联的教辅机构屡见不鲜”“在校教师私下违规有偿补课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重庆一位大型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培训行业的乱象,一部分来源于培训机构的“唯利是图”,一部分来源于监管的缺失,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公办学校的部分在编教师参与其中,把行业的水搅浑了。

“家长们选择教辅机构大多将师资力量放在首位。”据中国教育学会《2017年辅导教育行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诉求调研报告》显示,家长在选择辅导机构教师时最关注“教师专业度”,但目前中小学教育机构已成为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其专业水平并无家长所希冀的那么高。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即便监管有难度也不能缺失。适时适当的监管,从长期来看对于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是有益处的,能够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现象的发生。这也将促进行业“洗牌”,对于经营管理更规范、师资力量更雄厚的培训教育机构来说或许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如何监管也是一门艺术。在收紧监管的同时也应避免一刀切、一风吹式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而是应该采取符合市场规律,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监管。

还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协会可以采用统一标准对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评定,并且相应行业协会可以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建立起符合“管办评分离原则”的“政府——第三方专业组织——市场”行业规范机制,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