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培训机构盯上自主招生“商机”

2018-06-29 09:06:0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1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擂响战鼓。自主招生推出至今,不时有媒体曝光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个别“腐败”和“造假”现象,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

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培训机构表面打着“高考规划、咨询服务”的旗号,背地里却明目张胆声称“花钱可买论文搞奖项”,承诺“初审包过”,让原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沦为部分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工具。

  是机会,还是玄机?

5月中下旬,随着北大清华等名校陆续公布今年自主招生的初审名单,入围各大名校初审名单的学生,也自然成了各地高中和培训机构宣传的噱头。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一旦通过,考生就能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

李华(化名)是某“985”高校的大一学生,2017年,他通过自主招生,享受到“超过生源地一本线即可录取”的优惠政策。

小李介绍,自主招生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进行报名,高校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会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公布。接下来就是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各个高校笔试的科目不同,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比重也不同。

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看,初审一般会要求考生提供诸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时期各类竞赛的获奖证书、发表过的论文、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

回忆起自己的“自招之路”,小李坦言,初审阶段确实有一些“玄机”,为了准备自主招生“材料”,母亲很早就开始帮他谋划。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