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中科院系统博士:每月飞一万多公里去做导师的项目

2018-01-23 05:54:40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但运气真正好的,是那些选中了“大牛”的学生。“我现在明白了,要选导师,就得选在业界只手遮天的,在院里地位高的,其他都是虚的。”老师资源多,学生就能跟着沾光。“这老师说话有分量,他说一句话就能帮学生把事办成。”孙兵举例说,院内某“大牛”导师的学生,“水平还不如我”,顺利赴国外跟着业界大佬念博士后。

“学术圈是要混资源的。你导师能拿到多少项目,分给你多少课题,帮不帮你发文章,甚至给不给你找工作……一个好的导师,比什么211、985之类的平台都重要。”杨晶说,博士生和导师确实有人身依附关系,进了哪个导师的门下,你就被贴上了他所在“山头”的标签。

和导师不对盘?忍着!

成彤(化名)跟的就是“大牛”导师。他也就读于中科院系统,所学专业偏向工程。导师牛,项目也就多。刚跟着导师时,成彤几乎成了空中飞人,每个月要飞一万多公里,去做导师在各地的项目。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都是位好导师——项目多,给学生发钱大方,在学术圈和业界人脉宽广。“他对我们,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

然而,博士还没读到一半,成彤的导师就不幸去世。主心骨的骤然离去,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极大的打击。

之后团队的副研究员接棒带队,团队的工作重心也随着这位副研的喜好转变到了成彤并不感兴趣的方向。“我偏好工程,他喜欢科学,不是很合。但我想着,还是要把学位拿到,就得去做这位小老板想做的东西。”

孙兵和成彤都很清楚,作为博士生,一方面要探索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要帮老师干活,帮助完成老师的科研任务。

有时是和导师合作,但有时也是为了哄导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