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审计人员揭秘:如何查出扶贫资金中的苍蝇式腐败

2017-07-01 16:58:13  新京报即时新闻    参与评论()人

“通过工商数据查询,很快找到了企业间的利益关联,为何两年资金都给了同一个人?”拿到了两家单位在不同年份向农信社的借款合同后,审计人员产生了更多怀疑,一是贷款年度是3年,一般银行对这种小微企业是不会放这么长时间的流动贷款的;二是两年的贷款都来自农信社,但了解得知,2013年农信社已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因此合同的章不应该还是农信社的章。

“黄某某曾经是农信社的员工,离职后开办了这两家公司和合作社。”审计人员认为,黄某某有套取贷款贴息资金的疑点。

带着前期核实的证据,审计人员对黄某某进行了审计询问。

“开始不承认,说对情况不了解。”然而,通过他在基本情况记录上签字,陈馨远和同事们发现字迹和贷款合同字迹相同。最后,黄某某承认,伪造印章,造了虚假合同,获得贴息资金。

“这是一起典型的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案例。”陈馨远说,除了公司为了逐利会存在造假的动机,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没有形成和银行信息共享的审核机制,而只是形式上的审核,看到合同就觉得没问题,为违法者留了空子。

觊觎巨额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监守自盗”

仪陇县是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区域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10.1万人,贫困发生率近10%。

2017年初,成都特派办在对该县的扶贫审计中发现,仪陇县扶贫互助社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违规挪用或使用扶贫互助资金235万元,个别人员还从中牟利。

作为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第一个试点县,2005年,仪陇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村级扶贫互助社。截至2016年末,仪陇县扶贫互助社累计达到50个,借款余额达5500万元。这个“香饽饽”,引起了个别不法之徒的觊觎。

关键词:审计腐败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