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审计人员揭秘:如何查出扶贫资金中的苍蝇式腐败

2017-07-01 16:58:13  新京报即时新闻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审计一线人员揭秘:如何查出扶贫资金中的苍蝇式腐败)

前银行员工合同做假章骗扶贫贷款贴息、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监守自盗”……,作为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的扶贫资金,苍蝇式腐败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如何查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近日,新京报记者跟随一线审计人员,来到了位于乌蒙山区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和秦巴山区的仪陇县,还原案件审计过程。

发现:扶贫审计数据先行

地处西南腹地的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居住着近10万贫困人口,每七八个人中就有一个。

当地人说,古蔺县有四个“帽子”: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2015年到2016年9月份,该县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4个亿,项目达到几百个。

“扶贫资金盘子看起来很大,但分散到各地区后,项目多,支出散,金额小,审计难度大,需要人力多,工作量大。”成都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处长曹晟说。

主审陈馨远介绍,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数据先行,追踪资金的流向。去年9月,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派出审计组到古蔺县开展扶贫审计。通过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发现了当地三家合作社等单位骗取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共计19.88万元。

追踪:前银行员工合同做假章骗扶贫贷款贴息

针对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审计人员通过财政部门取得国库支付平台数据,对扶贫资金流向的企业和单位,结合项目和地域分布有选择性地实施重点审计。

审计人员通过项目资金安排表发现,某公司的资金报账申请书的项目负责人是黄某某,而在2012年的贷款贴息中发现另一家某合作社的项目负责人也是这个黄某某。

关键词:审计腐败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