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专家:人情关系社会不改变 将高考送进坟墓也没用(3)

2017-05-10 00:34:25  剥洋葱people    参与评论()人

在学校,他们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海格尔,开展人生观大讨论,邓丽君的歌声也漂洋过海灌进耳朵。学校辩论会的题目是“谁是民族英雄”,报告文学里哥德巴赫猜想式的成就是理科同学的目标。

1977级毕业生一早就被中央和省属单位预定了。刘海峰全班67名同学,十多名进了部委单位,其余也在省市充当主力。因为成功率高,民间把他们戏称为“金77,银78”。刘海峰在厦门大学继续读研,1984年硕士毕业后留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

以高考为坐标,两条生活的轨道在青年脚下延伸。

在那场改写命运的高考到来之前,刘海峰在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公社耕山队的水田里割水稻。夏季溽热,稻田里的水被太阳晒得发烫。他上下午弓着腰各割5个小时水稻,再挑两担稻子回队。

弟弟刘海平一直记得大哥挑着担子走在田埂上的情景——瘦高的人影挂上两担稻子,腰都直不了,摇摇晃晃,随时像要摔跤。

“如果当时没考上,没有办法想象以后的生活”,刘海峰说。

专家:人情关系社会不改变 将高考送进坟墓也没用

1978年,刘海峰和同学到泉州春游,在老君岩老子像下合影。

公正的重建

在一次艺术和体育类教育招生的调研会上,报告里列出了几种舞弊的案例。

刘海峰拍着纸上的案例,又在会上增加了一个亲身经历的。

在1977年高考前,他曾参加过一场艺术类考试。事后才得知,文化成绩排名第一,美术专业成绩进入前四名,但在四选二时,“没有找任何关系,最终没被录取”。

参会的专家调侃:幸亏30多年前没录取你,要不然非但你上不了厦门大学,我们还少了一位研究高考的专家。

大家哈哈一笑过去了。

对权力、金钱和人情关系的关注和警惕,始终是他性格和研究上的一种基色。

他认为分数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考生的“硬实力”:“考试强调见多识广、谈吐不凡,农村生活又缺少见世面和交流的条件。这就是选拔多样人才和维持公平方面的两难。”

关键词:人情关系高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