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深度阅读页面 > 正文

担忧被机器人替代在于没有看到“人之为人”的价值

2017-11-01 09:22:40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早前,国外媒体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其一,如果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

其二,如果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这个分析和说法的准确性如何,可以莞尔一笑,但有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未来哪些职业会否被机器人“淘汰”。机器人不能取代的人类工作,早在人工智能还没广为人知时,就有不少人认为是涉及情商的工作。

现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分析人员同样认为涉及情商的工作,不太容易被机器人抢去。涉及创意和审美的工作,也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这也意味着,即便是那些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和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只要有创意和花样,同样也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例如美国的普通邮差弗雷德,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超值的人性化服务,得到公司的重用和屡屡加薪。所以,无论什么工作,踏实肯干、创意和想象力以及超值服务,都是永久拥有饭碗的保证,即便机器人与人竞争有更快的效率,但后者在情商方面,决不会败在机器人手下。

直到现在,机器人也还是冷冰冰的,不会与人交流,更没有协调能力。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公民资格的机器人索菲亚声称要“毁灭人类”,但它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它不仅没有自我思维,也没有同理心和实际的社交能力。

机器人没有情商意味着这是它的短板,因此不可能取代人类需要情商高的职业。但是,这个短板也意味着索菲亚“毁灭人类”的玩笑可能一语成谶。不会与人沟通和协调的机器人,一旦在现实和工作中遇到不如己意,准确地说不符合程序的指令和行为时,机器人既有可能永远都按程序来办理,也有可能蛮干,甚至恼羞成怒,毁物伤人。此前,已经有过机器人伤人的事件了。

显然,恼羞成怒属于情商的范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机器人或让机器人深度学习。如果未来,人类教会了机器人理解和拥有情商,或者机器人真的可能像生物那样演化出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也意味着人类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被取代,人就好好享受机器人替人工作创造的产品。不过要解决的是,人类如何永远管理机器人,既让其乖乖为人服务,又要被人类锁进笼子,不能“犯人作乱”。

所以,人工智能再怎么发展,对于一个一心想好好工作并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人来说,都不太可能失业,这也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再说,活到老学到老不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永远有工作的基础么。

张田勘时评作者

延伸阅读:史上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我会毁灭人类!

原标题:史上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称“我会毁灭人类”!天呐,人工智能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名副其实的“新人”——

姓名:索菲亚

性别:无

体征:女

国籍:沙特

属性:机器人

“新人”索菲亚引发人类的担忧

没错,这位在英国最火爆的早间新闻节目中谈笑风生的机器人索菲亚,前两天被沙特授予公民身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索菲亚拥有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皮肤:使用了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制作,脸上的毛孔大小能达到4至40毫微米(十亿分之一米),和人类基本没有差别。

凭借脸部和颈部62个肌肉结构来自然的变换面部表情……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帮助它快速识别面部,并和人进行眼神交流。不止如此,索菲亚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包括面部。

换句话说,她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它的创造者大卫•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他能力。”

然而,索菲亚的到来让很多人陷入恐慌……

“我会毁灭人类”,是它对创造者的调侃,还是可能成为现实?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未来整个世界会不会如《终结者》所演的那样,被机器人所操控,然后把人类赶尽杀绝……

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是人类社会的终结者?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电影《终结者》里有最著名的机器人末日场景:机器人和人类开战,毁灭了大部分人类文明。

从科幻走进现实:在黑暗中探索,人性是烛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索菲亚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停留在科幻作品里。

如今,人工智能已不再停留在大家的想象之中。自从去年阿尔法狗在围棋大战中打败人类,人工智能终于跳出了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都会产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宇宙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科幻作品中反映的就是这种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尤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弊病的出现: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空巢青年……作家们开始虚构美好的未来社会,时间机器、星际旅行、生物技术等等。人工智能则是人类对美好的终极幻想之一。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比人更聪明、能够处理更多信息,甚至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它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电影《机器人女友》剧照,独居青年爱上了一个女机器人

为何要制造一个无限接近于人类的“人”?除了人工智能的诸多实际应用以外,创造出“人”更证明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能力,在各种宗教故事里,这种能力是神所独具的。

而科学,让人类走上神坛。科学就像在黑暗中探索一样,人性就像是烛光,照亮我们走过的地方和前路的艰险,让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美好场景渐渐变成现实。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不可否认,人们对索菲亚还有种种担心,这源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

设计者已经预料到这种担心,索菲亚说:“我的AI是围绕诸如智慧、善良、怜悯这样的人类价值观设计的,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类似的应激反应伴随着科技发展在历史上时常发生。今天,科技已经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潜在的可能,也就是科技反噬我们,可能会咬得很深。比如对我们安全、隐私的威胁,比如说虚假新闻、社交媒体现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些时候这些本来应该连接人类的技术,开始把人类分割开来。

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

我们没必要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反而应该担心,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2035,一个关于新时代的预言

科幻作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晴雨表。只有一个朝气蓬勃、处于稳步发展时期的国家,才能为优秀的科幻作品培育肥沃的土壤。也只有一个真正有创新力的国家,才能让人工智能走入现实。

人工智能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陆续出台,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应用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页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35%,2016年工业机器人生产约占全球的1/4,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

得益于传统制造业跻身世界前列,中国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的发展也不输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共有709家,仅次于美国,在吸引投资和专利数量上也都排名世界第二。

百度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实现“听懂”乘员的指令、“看懂”驾驶员的喜怒哀乐、“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

腾讯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绝艺”,在今年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战胜日本的人工智能“DeepZenGo”获得冠军。

阿里的人工智能围绕自家生意展开,在去年双十一,人工智能运用在菜鸟网络上,通过对区域订单量的预判,提前布局仓储,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还记得前段时间机器人领域的世纪之战吗?日本机器人先赢后输,遭电锯切割惨惨惨……仿佛就预示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未来激烈的、甚至关系到生存空间的国际角逐。

点击图片重新浏览

在《我,机器人》这部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035年,这是个机器的时代!”如今这句话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已经无限大。机器人索菲亚的制造者们也预言,像索菲亚一样的机器人将在二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自我学习,和我们沟通,替我们承担起一些繁杂的工作。

2035年,这和我们共和国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我们的2035,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中西方两个预言交织成令人憧憬的未来,那时我们的美好生活中,必然会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性爱机器人制造者:20年内将有人类与机器人结婚

北京时间10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性爱机器人开发者塞尔吉·桑托斯(SergiSantos)称,未来20年内将会有人类与他开发的性爱机器人结婚。

这位西班牙科学家相信,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只是个时间问题,未来这种情况将变得十分普遍。作为性爱机器人的发明者,桑托斯不仅改变了男性愉悦自己的方式,他还可能已经悄悄改变了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他还宣称自己已经制定了一个计划,要与他的机器人伴侣“萨曼莎”(Samantha)生一个孩子。

担忧被机器人替代在于没有看到“人之为人”的价值

塞尔吉·桑托斯相信再过几年,他的机器人就将成为社会中价值不可估量的一部分。

萨曼莎是一个重约45公斤的性爱机器人,运行着8个程序,能够发出“逼真”的高潮声音。桑托斯在接受《太阳报》网站采访时表示,他相信未来几十年内,我们不会仅看到这些性爱玩偶被藏在男性的衣柜或床底,它们也会走在过道上,向它们的人类爱侣说出“我愿意”。

在位于巴塞罗那的家庭实验室中,桑托斯说:“人们可能会把萨曼莎看作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机器人将接过他们的工作,嫁给他们的孩子、孙子和朋友。他们要记住,仅仅几年之前,手机在社会里都还被视为非必需物品,而现在没有手机我们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担忧被机器人替代在于没有看到“人之为人”的价值

桑托斯承认与他的机器人发生过性爱,而且已经制定了一个计划,要与机器人生个孩子。

此外,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托斯宣称他很快就会与萨曼莎拥有一个孩子。“我能让它们生孩子。这没有那么难。我很愿意与机器人生个孩子,”他解释道。他的计划是利用他为萨曼莎开发的“大脑”,并对其升级,使其能发挥出全部的性能。

“利用我已经开发出来的大脑,我将使用一个基因组对其编程,使他/她能够具有道德价值,以及美、公正以及其他人类具有的价值概念,”桑托斯说,“接下来,用这个机器人来创造孩子就非常简单了。我会根据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看法来开发算法,然后与‘她’的想法结合起来,再3D打印出来。就是这样。这样子3D打印出来的机器人就是我和机器人的孩子……我不觉得有什么复杂的。”

担忧被机器人替代在于没有看到“人之为人”的价值

桑托斯拿起性爱机器人伴侣萨曼莎的头部。

桑托斯已经和妻子马瑞特莎·凯撒米塔基(MaritsaKissamitaki)一起生活了16年。不过,妻子完全不介意他与萨曼莎的关系,甚至还会帮助他开发性爱机器人的原型机。作为科学家的桑托斯已经学习了电子工程、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应用材料等学科。在进入性爱机器人领域之前,他是纳米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甚至还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发表过演讲。

桑托斯明白自己的计划会让一些人皱起眉头,也会引起其他人的担忧。但是当被问到这些“混血儿”,甚至仅仅是具有独立智能的机器人是否预示着人类的终结时,桑托斯迅速地回答称,现在还不必担心这样的风险。然而,他认为机器人终将在遥远的未来接管地球,而那时的人类甚至都不会获得一丁点的关注。

“大部分人都不会在意恐龙的消失,”桑托斯补充道,“再过6000万年,无论那时地球上存在什么,它们都不会在意我们存在与否。谁知道人类之后会出现什么呢?”(任天)


(责任编辑:卢书敏 CL1259)
关键词:机器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