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早前,国外媒体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其一,如果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
其二,如果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这个分析和说法的准确性如何,可以莞尔一笑,但有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未来哪些职业会否被机器人“淘汰”。机器人不能取代的人类工作,早在人工智能还没广为人知时,就有不少人认为是涉及情商的工作。
现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分析人员同样认为涉及情商的工作,不太容易被机器人抢去。涉及创意和审美的工作,也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这也意味着,即便是那些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和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只要有创意和花样,同样也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