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出炉 如何构建“绝对安全”防线

2017-09-02 09:06:3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焦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昨天(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将实行严格的标准、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我国核能的“绝对安全”防线将如何被构建?

现阶段,我国作为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核电技术在建设运行56台,其中,运行36台,在建20台,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加快发展核能的同时,安全问题更加不容忽视。环保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既接轨国际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法规标准体系,有一部法律、七部行政法规、29个部门规章、93个导则,“我国核能发展30多年来,至今还没有发生世界核事故分级表中二级以上的核事故或核事件,这个成绩在所有的有核国家中是处于较好水平的。”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依法治核”,也为了未雨绸缪,《核安全法》应运而生。郭承站表示,按照这次法案中明确的“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和总书记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行”的安全观,确保核安全是核能、核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了《核安全法》,使核安全监管的事权、责任、分工更加明确,核工业主管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甚至个人,都要共同承担法律赋予的责任,实现联防联控,共同保护我国的核安全。同时,也会进一步推进我国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与核安全相关的单位,特别是重点明确了核设施运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第一责任,然后是发展部门的管理责任、工业部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包括地方相关政府所承担的一些安全责任。”

在新的法案中,首次将“核安全观”写入其中。郭承站说,这是要大力推进核领域相关事宜的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重大的核安全事项要征求公众的意见,要以适当形式反馈,“业内碰到的‘谈核色变’和‘邻避问题’,就要靠我们公众宣传、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才能予以化解,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核能、核技术发展的环境,也才能保证核能、核技术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绝对安全防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