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燕然勒石”的意义是什么?(4)

2017-08-18 16:57:1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比如,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将元朝的北疆直接画到了北冰洋的边上,岭北行省横跨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但元朝人到底有没有抵达北冰洋,至今仍有争议。从可考的史料上看,有材料称“诏瑞等入北海,往返数年,得日不落山”,所谓日不落之山,顾名思义,就是长年不落日的地方,也就是存在极昼现象。元朝曾涉足北极圈是有可能的,但将广袤的北冰洋沿岸的土地都纳入版图,从“地理国界”上讲,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从“文化国界”上看,当时北冰洋沿岸毫无人烟,即使是现在,大量冻土地带也近乎无人区,既然无人,从文化上统摄周边地区,进而辐射这些无人区,也是讲得通。同样的道理,匈奴人有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并不重要,只要他们的文化核心地带在蒙古高原,就已经满足了中原王朝对匈奴疆域的想象,二者的军事冲突也会围绕核心地带展开。当匈奴溃败后,汉朝也不会去做“地图开疆”的事情,就是因无此必要,只要让它在文化上归化,同时消灭一些不肯归化的残部就可以了。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才能明白燕然勒功的威慑意味。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赞扬窦宪率领的汉军为“鹰扬之校,螭虎之士”,浴血奋战,克敌无数,堪称“陵高阙,下鸡塞,经碛卤,绝大漠”,直到“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此次功勋的历史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即使是颇有历史洞悉力的班固,此时也毫不谦虚了。碑文上记载,“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千年前的刀光剑影早已在时间淘洗中湮灭,但石刻能讲述的故事,依然清晰可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