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燕然勒石”的意义是什么?(2)

2017-08-18 16:57:1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一旦游牧民族出现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权力中心后,它的军事力量就足以威胁到中原王朝,后世的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莫不如此。冒顿单于在打击东胡后,将刚刚诞生的汉朝当成猎物。由此,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白登之围、吕后书信受辱等事。如果说刘邦从白登之围脱险有运气的成分,冒顿单于晚年不得不放弃图取中原的念头,则因中原王朝正在从休养生息中逐渐恢复实力。冒顿单于之后的上百年里,汉匈之间或战或和,边境战事祸及黎民百姓,此处暂不多谈,而双方的和亲则是政治博弈。

博弈带来的是汉匈之间对对方更多的了解。汉朝逐渐摸清了匈奴的文化习性和军事能力,匈奴也在了解汉文化中,被其先进一面所吸引,但也找到了自己以战求和的定位。随着汉朝国力的提升,汉武帝时期(匈奴伊稚斜单于时期)发动了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多次大规模战争,从过去一味防守、和亲的抵抗姿态,转变为主动打击对手。很多人了解的汉匈之战,正是武帝的多次用兵,汉朝在收复大量失地的同时,匈奴也遭遇了沉重的军事打击,“封狼居胥”便是这段赫赫武功的象征。

此后很长时间,匈奴陷入衰落与内乱,再也无力侵扰中原。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握衍朐鞮单于发生争斗,日逐王降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此后,汉朝控制了西域,匈奴势力范围再次减小。其后,汉匈关系战和不定,各有输赢,直到东汉国力渐强后,才有了彻底击溃匈奴的实力。

从白登之围的耻辱为开端,到三百年后的燕然勒功,“大汉天声”最终扬眉吐气,“且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经此一役,匈奴再无实力与汉朝对抗,用“一劳永逸”来评价这次胜利也不夸张。不过,这还不是汉朝和匈奴的最后一次战役,永元三年(公元91年),耿夔率领军队在漠北金微山大破匈奴,毫无悬念地击垮了匈奴最后的有生力量。金微山大概位于今天的阿尔泰山一带,这是汉匈交战中,汉军深入匈奴后方最远的战役之一。此后,匈奴残部只好西迁康居,逐渐向中亚、西亚一带转移。

想象边界与文化交融

今人解读历史问题,叙述者和被叙述者的界限逐渐模糊,燕然勒石是今人能幸运地与见证历史现场的实物“对话”的载体。剥去对一些“制造”的概念的叙述,西方史学理论界衍生出了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它对连接历史文本有更深层的作用。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文化的解释》中试图用符号学来构建历史的版图,从这个意义上讲,燕然勒石就是汉匈关系、东汉政治军事史上重要的符号,拆解掉后世对这段历史的各种阐释,便会发现,燕然勒石背后承载的是古人对国家疆域版图的想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