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15年间 新华社记者见证伊拉克艰难重生

2018-03-21 06:5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15年前那个凌晨,新华社报道员贾迈勒·艾哈迈德发出一条快讯:“巴格达响起爆炸声,美国对伊拉克开战。”

这场战争,进程和后果出人意料。美国轻易推翻一个旧政权,却无法建设一个“新世界”。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教派冲突、恐袭频发、重建迟缓、政局动荡……

美军撤离后,伊拉克在“伊人治伊”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击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让越来越多伊拉克人相信,求救不如自救,自救才能救国。

15年间,20多名新华社记者先后派驻伊拉克,见证这个国家艰难重生。

  【秩序崩塌】

战争爆发前一年,梁有昶来到巴格达。萨达姆·侯赛因政权长年强力统治和世俗化政策下,伊拉克治安好得出奇,教派界限不明显。

只是,先前十多年国际制裁使伊拉克百姓大多由富变穷。巴格达街头,可以同时看到耀眼的“奔驰”和“宝马”车以及仿佛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破车。

2003年3月20日,战争爆发。美军迅速推进。4月9日,巴格达市中心菲尔多斯广场上的萨达姆巨像轰然倒地。

4月27日,梁有昶和同事重返巴格达。那时,公共服务瘫痪、盗抢成风、枪弹失控、物资匮乏。一些人为能多买点汽油,居然在加油站朝天开枪;一些人为了“加塞”,竟以手榴弹和火箭筒相威胁。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不知所踪。

旧秩序崩塌后,各路势力登上政治舞台,代表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部族,或成立政党,或出版刊物,或组织集会。

那年7月,美国驻伊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任命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巴格达大学一名女教师告诉梁有昶,如果委员会确实能行使权力,伊拉克人就能看到“曙光”。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